少見。但是最叫人感動的乃是太史第本身。關於這大宅門(夾註:
我們鄉下稱大臺門)作者不曾怎麼著力敘述,可是進門去時&ldo;一見如故&rdo;,
那裡邊的構造組織,人物腳色,糾紛鬥爭,哪裡只是廣州旗下人家,其實是
中國普通的現象。
美晴與阿蝦本來佔著主要地位,但因為比較開明幸福,所以雖然同樣是
孤兒寡婦,讀者對於她們的關心恐怕有點比不上&ldo;七房&rdo;,老實說作者寫那
謝氏母女或者是最成功的。像&ldo;十一姑&rdo;那種做前妻孤女的女孩子,的確很
可同情,書中將她對繼母的心理也寫得很好,但是更生動的我想還是那謝氏
夫人,第六章這一篇以她為中心,配上丫頭阿騷和梳頭婆阿青,這大幅漫畫
實在很是不差。八房的蘋姐和白秀娟那是另一幅,但是節省掉了。說也奇怪,
讀者的關心對於美晴不及謝氏對於阿蝦也不及白玉英,一面嘉孺子的成分又
轉入於哀婦人,而哀憫的心情也多集中於不大高明的人身上了。
三房的前途是有光明的,只要等時光過去,阿蝦有了出路,美晴雖是犧
牲了她的一生也是滿意,在謝氏則是陰暗繼續著的。文學中這些部分我想該
是最有力量,它激動人的情感,叫他心裡哀叫道&ldo;怎麼辦?&rdo;(古人聞歌呼
奈何,恐亦即是此意?)再進一步如想有辦法,即是由感情轉為實行,不是
文藝領域而屬於革命行動了。
一九五四年五月十四日,知堂。
□1954年作,1989年
6月刊香港《明報月刊》,署名周作人
□未收入自編文集
農業管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