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找蔣潔茹查起賬來。

“如今這平湖灣裡,圍海圈灘修成的鹽田一共有六百多頃。其中奴家家中佔了四百餘頃,另外兩家商戶各占上百頃——這倒不是家父貪婪,實在是家父覺得小王爺當年傳授的新式曬鹽製鹽之法還是頗有新奇之處的。

如果讓誰都有資格加入進來,只怕容易讓人偷學了這秘法去。如果中原的周人也在海州、登萊改良出曬鹽之法,中原的鹽價必然下跌,我兩浙民商賺取的利益便要分薄許多——不過,家父也深知懷璧其罪的道理。如今蔣家的四百頃鹽田,已經轉贈給小王爺百頃,日後經營人工依然是我們蔣家打理、轉運、售出,小王爺只需每年吃乾股分銀兩便是了。未來如果再有新田修成,工料人力都是蔣家出,小王爺分兩成純利即可。”

引入競爭是好的,但是這也要分情況,尤其是這個時代沒有專利,沒有智慧財產權保護,新發明的技術一下子就被人山寨了去,所以有新穎性的生產技術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聽蔣潔茹說得有理,錢惟昱也就不再做拆分鹽田生意引入競爭的打算了,只是告誡蔣潔茹將來來澎湖運鹽的商船也要掌控好。

一來儘量用蔣家自己的船,二來就算將來生意擴大到蔣家運不過來的程度,那也該在遠離鹽田的所在另外開闢大型的碼頭貨棧,不要讓運鹽商人可以直接就近窺伺到曬鹽的生產方式。這些都是對大家都有好處的建議,蔣潔茹立刻全盤記下,等有機會再轉告家中長輩。

船隊沿著平湖島的內灣沿岸大略地兜了個圈子,檢視了一下鹽田的面積和蔣潔茹說的大致相同,隨後船隊也就在海灣最西南端的灣口處尋了棧橋泊靠。

與大琉球島上有兩萬多戶民戶、兩百萬畝開發出來的熟地不同。平湖島上可供耕種的農地不過萬畝而已,而除了鹽場和貨棧,能夠住人的民戶屋宇也不過千餘座,島上民戶至今不滿三千戶,每一戶都要出一個人受僱為鹽工,其餘次要勞力才是耕種或者出海打魚為生。

考慮到島子上的規模,所以錢惟昱的幾百人馬如果上島去過夜難免擾民。所幸港灣內水勢非常平穩,環狀的島子又形成了天然的防波堤,所以住在船上對付一夜也絲毫沒有問題。

船隊停穩了之後,錢惟昱帶著些許從人上岸閒逛,順便也就近看一下這些鹽場如何生產。蔣潔茹把錢惟昱領著走了沒兩裡地,就進了一個蔣家族中人自己打理的鹽田。只見這鹽田乃是如同古代的井田制那般劃出了九宮格的許多小池子。周邊一圈八塊大池,正中間一處小池。

錢惟昱心中隱約記得後世的曬鹽技術也是要分幾道鹽池的工序的,當初他第一次來平湖的時候也就粗略地給蔣袞解釋過一番,一些細節還是後來蔣袞自己摸索著改良、或者找了心腹匠人們完善的。所以,如今錢惟昱親眼看到了他當初定策開發的鹽田,反而是頗有幾分好奇。

幸好蔣潔茹對於家族的生意基本上是門清的,當下也就款款地解釋給錢惟昱聽。每組九宮格的鹽田佔地約摸一頃,長寬各半里地。

這外面一圈的八個格子大鹽池是粗曬池,當初修建的時候只是把底部的腐泥黑沙淘騰乾淨,用碎的白珊瑚砂鋪底便算是修好了。這些池子的修建成本較低,無非就是一些開挖和回填、平整的體力活兒,挖一塊池子也就幾兩銀子的工費。

不過這些池子有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底部相對疏鬆,在鹽要曬乾的時候鹽粒很容易附著到珊瑚沙的空隙裡面,很難收鹽。所以要想直接曬出食鹽來,還必須分兩道池子。

這第二道的精曬池就是九宮格正中的小池子,這個池不過長寬各八十步,但是落差深度要比周圍的深上那麼兩三尺,所以開挖工作量也大。最關鍵的是,這個池子的池底和赤壁是用夯陶土伴著明礬、糯米汁和反覆蒸煮後的糯米膠等物,與原本多孔隙易滲漏的白珊瑚砂混合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