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許雄師?”
“楊制使”這三個字的稱呼,如果在後世看過《水滸傳》的人耳中聽著,定然會產生一種“莫非東京城裡賣刀殺人的青面獸楊志穿越過來了?”的錯覺。不過這個楊制使卻並非如彼人也,只是恰好姓楊,官在指揮使而已。
“大王麾下兵備嚴整,器甲精良,雖天下一等強軍不可敵也。臂力雄強搏戰驍勇,亦可與遼國鐵騎相當。只是馬術騎射尚在……遼漢之下。不過能夠做到如此,已經是令人歎為觀止了,對付南人各部,綽綽有餘。”
劉彥琛聽了心中略有兩三分不喜,不過也知道此人說的是實情。大王還真是“唯才是舉”啊,一個幾個月前被高麗海商用重賄反間倒騰回來的北漢下級棄將,值得如此重視麼?莫非北人和咱吳越人在騎軍將領上當真有這麼大的素質差距不成?到了交戰之時,倒是要看看這廝手段!
……
那個被稱作“楊制使”的指揮使軍官,便是晉北太原人士、半年前還在北漢軍中擔任一個騎軍軍使(虞侯)的楊繼業了,至於他為什麼會出現在吳越軍中,其中還有一段頗為歪打正著的曲折經歷。
建隆二年春末夏初,當時正值昭義軍節度使李筠被趙匡胤大軍剿滅,北漢劉承鈞在趙匡胤果斷決然的全力北進反撲之下也著實打了兩個敗仗,此前支援李筠撈到的好處幾乎全部都吐了出來。
從建隆元年年初開始,由錢惟昱資助指使、對外打出“高麗舶主、豪商”名號在遼國和北漢境內行商的王大世就已經廣結賄賂、收買遼國和北漢權貴多行方便。如今到了李筠覆滅、北漢也沒了什麼價值的時候,自然這夥高麗海商也該撤走了。
這個年代北漢和遼國的朝臣自然還是應該頗有愛國之心的,不過因為王大世本來就是去資敵的,給了賄賂也沒做過禍害遼國和北漢的事情,自然吃得開。那些一開始還心虛的漢遼文武觀察了許久王大世在北國的私下作為之後,也只能理解為“這是一個極端仇視南人,崇拜北國的高麗國際友人”。至於為了這事兒去高麗國內探查訊息的人自然也是有的,只是人家本來就是高麗海商,錢多錢少官府怎麼管得著呢?
不過,這裡面卻有一個蝴蝶效應不小心起了作用:當初,錢惟昱在****王大世送上門來求破的外甥女兒、新羅末代王后的幼女金孝恩之後,便很放心地給了王大世大批錢糧去北地運作。臨走的時候,錢惟昱不甘心白白資敵,還招呼王大世好生結好一些北國的文武人才,原本錢惟昱是想著有朝一日真到了討伐北地的時候,可以多多少少有點民族主義的借力,也沒真期望王大世做成什麼大事兒,只是想讓自己花了錢後多聽個響兒而已。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錢惟昱也著重提醒王大世注意找幾個人,其中便包括楊繼業。
後世《楊家將》裡吹噓得猶如武神的楊老令公,歷史上其早年的經歷卻是無人熟悉,便是史書也是一筆帶過。錢惟昱對這一塊原本不甚瞭然,以為楊繼業如今已經是北國名將了,結果王大世到了北漢之後,行商賄賂資敵之間略一查訪,發現北漢騎軍中還真有一個叫楊繼業的軍官,但是隻不過還是一個二十六七年紀的中級軍官而已——這其中,錢惟昱忽視了楊繼業的年紀和其成名的年代,要負很大的責任。楊繼業真正爆發出國士之名,那也得將近二十年後了,與遼人的大戰,則要再晚上五到八年,可以說是和遼人的耶律休哥、耶律撻烈同時代的猛人。現在才趙匡胤立國初年,三十歲不到的人才做到“副團長”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
王大世在北漢私下銀彈外交的時候,便已經跟楊繼業建立了不錯的關係,當然,也僅限於不錯的關係而已。建隆二年四月,王大世眼看自己即將離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對於錢惟昱曾經叮囑注意結好的人才自然也更加上心盤算了一番。算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