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嚇得面無人色,驚慌失措地拼命向後退卻。
然而,他們身後的明教軍此時也正遭受著劉倬雲所部的強力擠壓,同樣是在拼死後退。整個戰場上喊殺聲、槍炮聲響徹雲霄,亂作一團。
結果,前後明教軍被擠壓成一字長蛇陣。
副將李大有見狀,趕緊率領馬隊殺入敵軍中心,穿插縱橫,將長蛇截為兩部分。
一部分被黃鼎團團圍住,另一部分被劉卓雲團團圍住。
雙方激戰正酣之際,白二虎率領援兵從四處向清軍衝殺而來,來勢兇猛,火力密集。
餘小虎和張萬寶見狀,精神一震,手持長矛拼死馳入清軍陣中。
一番亡命衝殺,總兵胡應芳、黃虎臣、餘明發三人率領騎兵迎頭而上,與明教軍混戰一處。清軍仗著優勢火力,逐漸佔據上風。
白二虎抵擋不住,下令全軍撤退至看花宮。
清軍沿途全力堵截剿殺,明教軍已傷亡大半,死屍枕籍,軍械軍旗棄落滿地。
明教軍如驚弓之鳥般,再度倉惶地向著慶陽北部落荒而逃,身後則是緊追不捨的官軍。
他們一路狂奔,喘息聲和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彷彿奏響著一曲死亡的樂章。
然而,命運似乎並未眷顧這群逃亡者。前方突然出現一道深深的溝壑,宛如天塹橫亙在前,阻斷了明教軍的去路。
,!
驚慌失措之下,明教軍士卒們紛紛失足墜入這無底深淵之中,有的當場殞命,有的身負重傷,慘叫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與此同時,黃鼎率領的洋槍隊卻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他們個個英姿颯爽,胯下騎著高頭大馬,背上揹著先進的洋槍,威風凜凜。
面對狼狽不堪的明教軍,他們毫不留情地下馬射擊,密集的槍聲如爆豆般響起。
這場戰鬥已然演變成一場單方面的血腥屠殺。清軍猶如獵手一般,肆意地對明教軍展開無情攻擊。
整整兩個時辰過去了,戰場上只剩下一片死寂,唯有那滿溝堆積如山的屍體,見證著曾經發生過的慘絕人寰一幕。
就在此時,白二虎帶領著數百殘兵敗將僥倖逃脫,一路逃竄至正寧。
參將李大有和餘明立功心切,全然不顧自身安危,僅率 50 名騎兵便窮追不捨。
可惜他們終究還是低估了白二虎的實力。
當追到一處山谷時,原本慌亂逃竄的白二虎突然間穩住陣腳,迅速指揮手下士兵將李大有等人團團圍住。
剎那間,槍炮齊鳴,彈雨如注。可憐李大有與餘明身陷重圍,雖奮勇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雙雙戰死沙場,其餘 50 名騎兵也無一倖免,全部陣亡。
次日清晨,附近的鄉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這片修羅場,準備收殮雙方將士的遺體。當他們找到李大有時,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只見他的身軀早已千瘡百孔,身上竟中了多大 37 槍,此外還有數不清的刀矛傷痕遍佈全身。眼前的景象實在太過悽慘,讓人不忍直視。
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以如此慘烈的結局收場,其殘酷程度簡直超乎想象,令人毛骨悚然。
:()清末起義恩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