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7章 馬岱對列強的態度

正的解放和幸福。

任老六頓了頓,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惋惜。

他知道,馬岱的決定雖然理智,但也是殘酷的。

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些教胞兄弟們陷入危險,甚至可能失去生命,而他們能做的,只有在他們徹底失敗之後才能出手相救。

他心中明瞭,革命軍會救,但不會全救。只有當董志源聯軍被清廷打得四分五裂,才會出兵相救。

而馬潮輕,白二虎作為聯軍的領袖,也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畢竟,董志源聯軍和杜武秀的軍隊不一樣。杜武秀此人首先不會披著宗教的外衣,也不會聯合列強。

而馬潮輕、白二虎和北方俄國有聯絡,要不然,那些俄式裝備怎麼會出現在這些起義軍當中。

馬岱最討厭的就是和列強有聯絡。

當然,此時的清廷也和列強有聯絡,被人家打,還給人家當孫子。

什麼“攘外必先安內”,在他看來,完全是扯淡。

內部的起義軍一大半就在外部勢力上引發的。

他知道,他們要想取得真正的勝利,就必須堅決抵制列強的干涉,必須堅持自己的理念和目標。

此時的英軍在緬甸南方停止不動,他們害怕與革命軍接壤,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可能不得不與革命軍打交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英軍深知革命軍的實力和決心,他們不願意在這個時候與革命軍發生衝突。

而在吳亞終進入越北之後,他打著革命軍的旗號,這讓法國在越南以南也不敢輕舉妄動。

法國人知道,革命軍全力爆發的實力不是現在在遠東的這些兵力能對付的。

尤其是當他們聽說革命軍後備兵員有五百多萬的時候,他們更加不敢輕舉妄動了。

(後備兵員就是民兵,預備役,婦女團,兒童團沒有軍餉,只會分配土地,並且減少賦稅)

這樣的戰爭潛力,讓法國人感到震驚和恐懼。

話說清朝掌控著這麼大的地盤,為什麼沒有這麼多兵力呢?

這主要是因為清朝的統治方式和社會結構導致的。

清朝的統治方式是以皇帝為中心的封建制度,地方官員和貴族對士兵的徵召和訓練有很大的控制權。

這種制度導致了軍隊的分散和效率低下。

此外,清朝的社會結構也對兵力產生了影響。

清朝的社會結構是以農業為主,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而農村人口對軍事事務的興趣和參與度較低。

而革命軍則不同,他們採取的是現代化的軍事制度,軍隊的組織和訓練更加集中和高效。

此外,革命軍得到了廣泛的人民支援,他們計程車兵來自各個階層,有著強烈的革命意識和戰鬥意志。

這也是革命軍能夠擁有如此龐大的後備兵員的原因之一。

:()清末起義恩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