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6部分

壓低聲音細語問道:“莫非是欽天監……”

狄仁傑搖搖頭,“僕只是擔心罷了。天命不可問,咱們多盡人事吧。稍後回去,僕便行文天下府縣,著他們利用冬閒時節疏浚灌溉溝渠,深淘農井。你那裡也從大理寺並皇城各部抽調些人手出來派下去巡查落實此事,北方諸道多花些心思尤其是西京長安附近的關中半原更是不能有半點馬虎……”

狄仁傑方一說完,旁邊一老臣拈鬚道:“文英安排的是。聖人甫登基未久,這是天下復歸李唐後的第一載,大旱不得啊!寧可現在瑣碎些也要把未雨綢繆的事情做在前面……”

大家都是做老了官的,許多個道理不用說也都明白,李昭德聞言鄭重的點了點頭。

唐松聽到這裡心頭一動,上前說起了曲轅犁及推廣精耕細作之法的事情。

早在通科設立之初,唐松就在其中建立了農科,這農科雖然是以六朝時的農學集大成之作《齊民要術》為教材,但唐松卻非裹足不前之人。

到目前為止,通科中的農科主要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對犁具的改進,在原本使用了千多年的直轅犁的基礎上發明出了更為節省畜力,也更高效的曲轅犁;其二則是命人開始系統總結江南諸道的農業精耕細作之法,並有意將這種更先進的耕作方法在北地推廣。

曲轅犁出現於唐代,實是中國農業發展夾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農具革新之一;而最初萌芽於六朝末年的精耕細作之法則標誌著農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在仍舊是一個典型農業社會的唐朝,若能將這兩樣代表著最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新工具及新生產方式全面推廣,必能為異日的盛唐打下一個最堅實的基礎,從而將盛唐之盛推高到歷史所未能達到的高度。…;

曲轅犁早已試製及試驗成功,通科未搬遷之前甚至還在洛陽城郊免費發放了千餘具;而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有心作為,精耕細作之法亦已得到系統性總結,可以進入正式推廣。而這也正是此時唐松能夠上前向狄仁傑言及此事的底氣所在。

將這兩項通科學堂花費了巨大人力、物力與財力弄出的新東西紹介完畢時,唐松已是眉飛色舞,比起那些個詩詞來,這可是實實在在能給時代與百姓帶來巨大利益的生產力變革。

但出手他意料之外的是,狄仁傑雖然聽的專心,但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驚喜,眉眼間反倒有了些遺憾之色。

再好的新工具與新的生產方式若無朝廷出面大力推廣,其效能也就有限的很了。看到狄仁傑如此表情,唐松心下一急,忙又補充道:“曲轅犁除了節省人力與畜力之外,可翻地更深,自然有利於土地的保水保墒;至於精耕細作之法,原本就是為了更有效利用土地、農肥及水利灌溉,亦是對抗旱情的良法務請狄公三思……”

聞言,狄仁傑深深蹙起了眉頭。大唐自高祖定鼎長安以來,至今已近百年。百年間地域面積並無太多擴大,但人口卻已倍增。隨著人口大量增加,而朝廷掌握的可授之田卻早已見底,國朝初年所推行的均田制其實早已名存實亡,連帶著依附於均田制而存在的府兵制也已走到崩潰的邊緣。

田畝數量無甚變化,人口卻在日日增多,其導致的結果就是天下間失地農民,也即所謂的流民數量不斷增加。要解決這一矛盾無非兩種途徑,一則是開疆拓土;再則便是提高當前土地的利用效能,用同樣的土地產出更多的糧食養活更多的人。

在原本的歷史中,唐玄宗於執政中後期頻繁發動對外戰爭,主觀上固然有好大喜功的因素,客觀上也是為應對人口膨脹的不得已之舉。但事實證明,單純依靠開疆拓土來解決人口問題的方略並不算成功。軍隊在這一過程中實力膨脹太快,最終化身為一頭無人可制的怪獸,反噬了唐王朝自身。

即便歷時八年平定了安史之亂,軍方割據的藩鎮之禍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