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了大夏帝國的保證之後,威廉二世也算是解決了後顧之憂。
他現在已經開始做最後的戰爭準備,工廠內部開足了馬力生產各式各樣的武器裝備。
大量的槍械和火炮裝備到了連隊之中。
雖然協約國也在做最後的戰前準備,但是他們並不急。
按照他們國內總參的預測,別看現在歐洲局勢已經很緊張了,但是距離戰爭真正的爆發,之前還有3到5年的時間。
所以,約翰帝國並不著急完成戰前準備。
一方面是因為他用的殖民地比較多,工廠足夠,轉為戰時生產可以很快完成戰備。
至於另外一方面,則是約翰國過早的轉變生產,會影響到工廠賺錢的速度。
一旦宣佈總動員,那麼整個約翰帝國和他的殖民地都將轉為軍工,所有的物資都需要優先於民生工廠。
這讓約翰國的那些資本,有一些排斥。
在他們看來,既然總參那邊覺得戰爭至少還有三到五年的時間才會爆發,那就按照最低的三年準備好了。
按理來說,約翰國這樣的國策才算是正確的,不會過早的影響民生,又能在戰前完成戰備。
反而是漢斯帝國那邊,過早的進入到戰時經濟,會極大的影響國民的生活。讓百姓的生活水平下降。
不過,漢斯帝國跟約翰帝國有一點不一樣,漢斯帝國是集權帝國,而約翰帝國卻是君主立憲制。
對於集權帝國,民眾的難易程度高低,並不影響帝國上層的穩定與否,但是約翰帝國卻不行。
這可能就是集權帝國唯一比君主立憲制帝國佔據優勢的地方。
其實,按照雙方的想法來說,他們的做法都沒有錯,但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只要到了這個時候,那必然會出現轉折。
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的轉折,出現了。
那就是歐洲的火藥桶,這一次真的炸了。
想要理清這裡面的利益關係,那件事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所以簡單來說就是巴爾幹半島這邊,牽扯到民族,太多了。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巴爾幹半島原本屬於奧斯曼帝國。但是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弱,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紛紛開始獨立。
這其中就有塞爾維亞。
而要命的是,這裡的人口絕大多數都是斯拉夫人,跟北面的羅剎國同宗同族。
於是,羅剎國就想要控制這一地區。但是當地最上的塞爾維亞卻想要獨立建國。所以,塞爾維亞就拉上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想要合併。
但問題是,那時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還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
同時奧匈帝國也盯上了這一塊地兒。於是乎,在兩年前奧匈帝國突然出兵,吞併了這兩塊地方。
然後奧匈帝國這一舉動,徹底惹惱了塞爾維亞,並開始在邊境佈置重兵。
落差或者為了響應塞爾維亞,也開始往邊境調兵,不過羅剎國的胃口有點大,他不光想要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他還想要薅一把奧斯曼帝國。
而奧斯曼帝國是那麼好被薅的?或許換一個國家來說,還有可能,但是羅剎帝國就絕無可能。
畢竟,從奧斯曼帝國佔領伊斯坦布林之後的數百年裡面,他跟羅剎國也打了幾百年。
現在看到羅剎帝國又想要打自己,奧斯曼也不想退讓,連夜讓自己的部隊來往邊境。
而剛剛佔領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奧匈帝國,也不想丟棄剛到嘴裡的肥肉。
於是奧匈帝國也開始往自己的邊境派兵。
四國的兵力,都集中在了這裡,隨時都有開戰的可能性。
不過很明顯,現在開戰非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