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的11月1日,漢斯帝國率先在索姆河地區發動進攻。 整場進攻,聲勢非常的浩大。 漢斯帝國在這邊聚集了120萬大軍,6000門火炮。 在同一時間,這6000門火炮,同時攻擊高盧帝國的第二道防線。 而協約國這邊,同樣不甘示弱,以火炮還擊。整整三天的時間,雙方至少打出去了十多萬枚炮彈。 如此激烈的炮戰,成功讓福熙元帥誤以為漢斯帝國進攻的主要方向依舊在索姆河地區。 於是福熙元帥向巴黎發電,希望能夠給予支援。 由於巴黎方面,擔心漢斯帝國會像上次一樣,突破他們的防線,於是就向索姆河戰場,派去了50萬的援軍。 此時,巴黎地區計程車兵,只有10萬人。 而就在高盧帝國的援軍抵達索姆河地區之後。 在馬恩河地區,漢斯帝國集中了六千門火炮,對著馬恩河防線發動全面進攻。 而直到這個時候,巴黎的老爺們,依舊固執的認為,索姆河才是漢斯帝國的主攻方正。 他們需要的,就是守住索姆河,只要守住了這裡,那麼馬恩河地區的敵人就會退走。 為什麼巴黎的老爺們會這樣固執的認為? 其實也是兩個方面。 第一,那就是如果承認了馬恩河才是漢斯帝國的主攻方面,那麼之前的判斷就有問題。 而這個責任就需要他們去背。 第二,就是地理方面的原因。 首先介紹一下索姆河和馬恩河的地理環境。 索姆河位於高盧帝國的東北方向的,靠近比利時的那個位置。 這個地區,距離巴黎要比馬恩河近的多。 而馬恩河呢,在高盧帝國的正東方向,靠近盧森堡。 從地圖上看,可能會覺得兩條河差不多,對不對? 但如果如果告訴你,馬恩河附近,全部是丘陵地帶,易守難攻,並且在後世的二戰時期,馬恩河這邊被高盧人修了一條防線,叫做馬奇諾呢? 沒錯,如果論那個地區便於進攻,那絕對是索姆河。 再加上幾個月前,漢斯帝國已經突破過一次索姆河防線。 現在的索姆河防線只是一道臨時防線。進攻的難度要比馬恩河小的多。 這些漢斯人吃飽了撐得,不去進攻索姆河這種便於進攻的地區,反而跑去進攻設施齊備,易守難攻的馬恩河防線? 這沒道理啊,對不對? 所以在接到馬恩河被進攻後,巴黎的那群人,依舊認為漢斯帝國的進攻方向在索姆河。 但漢斯帝國的將領,真的這麼傻?高盧人知道的事,他們會不知道? 不,漢斯帝國統帥部正是想要利用這一點。 馬恩河防線難打嗎? 那是鐵定難打的。 可是這一次有了大夏軍官的加入,他們在聽取漢斯帝國的作戰方案之後,直接反問一句,為什麼要全面擊潰馬恩河防線? 大夏帝國軍官團的人告訴那些漢斯帝國統帥部,現在戰爭已經打了好幾年,靠近兩國交戰地區的土地,早就被打壞了。 所以,馬恩河地區沒有糧食產出,沒有辦法做到自給自足,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依靠巴黎給他們運送物資。 如果說,這物資補給線被切斷,那麼整條馬恩河防線的敵人就只能選擇投降。 而且,以現在漢斯帝國的實力,想要全面突破馬恩河防線或許比較困難,但是隻突破一點,再以點破面,漢斯帝國還是能夠做到的。 漢斯帝國統帥部的人,聽到那名大夏軍官的話之後,頓時大為震驚。 因為,他們發現,一個原本最讓他們困擾的事,竟然被一名大夏的中校給解決了。 於是,統帥部的人,連忙繼續請教那名中校,想要從他這裡得知具體該如何實施以點破面。 而那名中校也很耐心,對於這些漢斯帝國的軍方高層,基本上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都給予了回答。 最後的時候,一名漢斯帝國的軍方高層,向那名中校詢問,這種作戰方法叫什麼名字。 那名中校想也沒有想,直接告訴他,這種以點破面,並且快速切割敵軍的作戰方式,在大夏被稱為“閃電戰”。 而這個時候,在漢斯帝國統帥部的會議室內,一名肩膀上掛著上尉軍銜的金髮帥哥。 他在聽到這名大夏軍官的之後,嘴巴里就一直在重複那三個字。 “閃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