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部分

:“備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前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於此,不知先生可曾看過?”

諸葛亮回禮,然後淡然道:“吾乃南陽野人,疏懶成性,屢蒙將軍數次前來,不勝愧赧。”

劉備道:“先生乃大隱之人,備前來拜訪,那是理所當然。”

諸葛亮搖頭道:“將軍太過客氣了。”

二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

諸葛亮先開口道:“前日觀將軍書意,足見將軍憂民憂國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恐有誤將軍厚愛。”

劉備激動道:“司馬先生豈會亂言?還望先生不要推辭,教我定國安邦之計。”

諸葛亮不以為意道:“水鏡先生乃世外高人,亮乃一耕夫,怎麼敢談天下事?”

劉備道:“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

諸葛亮笑道:“既然如此,不知將軍之意如何?”

劉備道:“漢室危急,天下將亡,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無奈目光淺短,至今無所成就。誠聞司馬先生道諸葛孔明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材,神鬼莫測之計,胸懷百萬兵甲,無異於周之呂望,漢之張浪。備希望能多聆聽先生教誨。”

孔明對劉備的褒獎淡然一笑道:“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然魄力過人,破袁紹於烏巢,令其七十萬大軍,狼狽而逃。不出數年,必統一河北,挾天子以令諸侯,實不可爭鋒。而張浪據有江東,雖不過數年,然國有天險,百姓歸附,此可用為援卻不可圖。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這是上天特意準備給將軍的,將軍豈沒有想法嗎?而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闇弱,雖民殷國富,而不知憐恤,智慧之士,都思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若有荊、益,保其險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張浪,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帶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自領益州之眾以出秦川,若是如此,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言罷,命童子取出一張畫,掛於中堂,指著劉備道:“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張浪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立足荊州,後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

劉備心中激動的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只是暗呼奇材,出席拱手謝道:“聽先生之言,備頓開茅塞,有如撥雲見日。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皆漢室宗親,備怎麼忍心奪之?”

諸葛亮道:“亮夜觀天象,劉表不久人世;劉璋非立業之主,久後必歸將軍。”

劉備聞言,頓首拜謝。

劉備見其未出隆中,已定天下三分,與張浪所分析,幾乎安全一樣。招為已用之心變的更加迫切,隨後馬上又拜請諸葛亮道:“備雖名微德薄,卻也希望先生不要鄙棄,能出山相助。此天下之幸也。”

諸葛亮沉吟道:“亮閒雲野鶴,懶於應世,只怕會讓先生失望。”

劉備哭泣道:“先生不肯出山,此乃天下之不幸。”說完,淚沾袍袖,衣襟盡溼。

諸葛亮見劉備其意甚誠,加上自己也有框扶漢室之心,乃道:“將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

劉備大喜,馬上命關、張進來,拜獻金麻禮物。

孔明不受。

劉備笑道:“此非聘大賢之禮,只是聊必劉備一點心意。”

孔明這才接受。

響午,諸葛均回來,諸葛亮對他道:“我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你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諸葛均點頭答應。

四人這才上馬,追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