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自然找到像由人造出來的樣子而稱奇。
人的匠氣到了無斧鑿痕跡,有了與天比高的*,會得到“巧奪天工”的美譽,倒是真正的天工,一定要露一手斧鑿奇痕,才讓人類看得上眼。
連自然風景都難逃選舉,怪不得景點都叫“勝地”。我曾寫過錯別字,寫成“聖地”,天地沒有儒家“仁”的觀念,當然更不會有“聖”的光環。光環都是由好奇好鬥的人加冕,風景有沾了名,取了勝,加起來就成“名勝”。
有名有姓的勝景,如果讓遊客從大自然大風景得到的是視覺感官的滿足,該替黃山的松樹不值,還是替觀光客可惜?為了這些大巫,多少人忽略了不用飄洋過海的小巫?
蓮葉每早都在收集朝露,睡蓮比較自量,收集到受不住就垂頭卸下重量,把露珠還給水池,如是迴圈往復,順從自然,一點都不稀奇,卻可以是最平凡又最有看頭的景象。看過這自然現象而看不出什麼來的,還是興奮地排隊去看長得像對連體嬰的連理樹好了。
我所不能瞭解的事
我所不能瞭解的是,排隊搶購一個名牌的環保袋,是為了上面印有這並非一個塑膠袋,可以在穿梭大街小巷扮一個人肉宣傳牌傳播環保意識;還是為了鍾愛那個品牌有如此特別的產品推出,不擁有不甘心。
按理,誰沒有一兩個外貌見得人的非塑膠的購物袋?為了是那牌子而多買一個,又有多環保?塑膠沒錯是幾百年都不能在泥土中消解,但就算是一個棉質的產物,也佔用了耕地,減少了生產糧食的資源,兼讓森林面積繼續縮小。那個品牌的環保袋,是否為了宣揚環保而以不環保為代價?
我所不能瞭解的是,為什麼很多光碟都已有一層透明膠紙包裹著,證明此是新貨,為什麼零售商販還是要在外面多加一個黏貼式膠套。這還意猶未盡,即使你只買一大部電影回去,也會再給你一個膠袋帶回家。我想問,肯接受那膠袋的人沒有更大的揹包隨身嗎?沒有的話,拿著那一兩重的光碟會弄壞了手指骨頭,須要挽著袋子才能把它安然帶回家嗎?可惡在那種小小無辜的膠袋,完全沒有再用的價值,難道你把它儲起來,每個袋一張名片嗎?
很多書也一樣給膠套封起來,當然是怕人翻揭到殘舊;但給買回去的書早晚得翻出看過的痕跡,我從來不介意買不受保護而不夠完好的書。我的想法是,不是給打書釘的陌生人弄殘,就是給我自己看殘,否則遲早給時間染黃褪色。我所不能瞭解的是,為什麼我們不能自動自覺,明知到超市購物,不先帶備自選的袋子,怎麼看都比超市提供的實用漂亮。非要逼得推出行政手段,不用提供膠袋者可省回一個幾毫,改變意識止不了咳,就用錢來誘惑。與其誘惑,不如正式提出塑膠稅作為懲罰好了。
我所不能明白的是,既然塑膠的害處已惡名昭彰了那麼多年,為什麼我們還是為“膠”所包圍,按鈕、瓶裝飲品,天下那麼多原材料可供選擇,何以就是沒有代替品?不外乎一個“錢”字。環境為經濟發展付出了代價,可到了一個極限,要保護環境,就要倒過頭來付出經濟的代價。玉米其實可以煉成一種替代發泡膠杯的物料,只是成本大增。因為那是玉米,用途多著,你用它來全面替代可惡的發泡膠,就少了另類能源,連雞肉也要因此而漲價,最後還是因為經濟而犧牲了這個不僅屬於我們的地球。
莊子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們為了建設文明而令天地的大美受損,只怕有一天,天地要發言了,最後連文明都要永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