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部分

惟昱放心。另一方面,惠東的吳越陸軍大營內,這幾日一直在大庾嶺內砍伐樹木、就地打造各種攻城器械,為此後可能出現的攻守城戰打基礎。從汕尾漁村那裡海路運來的數十架機動性輕便靈活的扭力式投石車,也被運入了惠東大營。

隋唐時候,投石車這種器械主要還是用於攻守城戰役,野戰幾乎沒有用到過。同時因為其笨重和攻守城專用特性,基本上搭建起來之後就不能機動,只能是用完後拆了去別處重新組裝起來。真正可以大規模野戰應用的投石車,要到宋代時候才真正發展起來,並且在南宋末年,由蒙古軍中的回回人亦思馬因發展到極致——也就是配重式投石機“襄陽炮”。

如今這個年代,襄陽炮或者說回回炮還沒有出現,漢人使用的投石機,都是炮索牽引式——也就是靠槓桿原理,其中一段用幾十人乃至上百人同時拽動繩索下拉,把另一頭裝著石彈或者碎石的皮兜、竹筐甩起來,並投出石塊。這種投石車從射程上來說,和扭力式投石車並沒有高下之分,但主要劣勢在於需要的人力過多,而且炮兵需要長時間的磨合訓練才行。

畢竟,幾十個人乃至上百人拉動炮索拋射這種事情,要求所有人動作劃一,聽到號角或者軍令時,所有人整齊劃一地發力拽動,如果這中間一旦有個動作不整齊、發力先後有時間差,那石頭就有可能歪歪斜斜射程大損。但是要做到百人動作劃一,期間需要付出的訓練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比之下,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發明的扭力式投石機,在使用的簡便性和節約人力方面就大有優勢了。因為蓄能的動作能夠和床子弩上弦一樣慢慢來,最後使用機括釋放彈性勢能的一瞬間,則完全不存在發力不均勻的問題,相形之下,便非常適合野戰了。

因為扭力式投石機在西方已經是古已有之的東西了,所以錢惟昱提出的時候,雖然漢人工匠大多不會造,但是也輕易從大食國胡商亞伯拉罕伍丁那裡重金弄到了點兒樣品,仿製之下,吳越國如今也算是中原諸國中第一個掌握了扭力式投石機技術的了。此前這種武器因為沒有用武之地,錢惟昱還沒有拿出來使過,這一次南漢人也算是喝頭口水的了。

整備營寨、打造器械,九月初的幾天日子很快就在忙碌中飛馳而去了,眼看便到了錢惟昱提出的總攻時日。

……

九月初七日一大早,林仁肇、孫顯忠以及錢仁俊麾下一名指揮建州兵、汀州兵的都帥,便各自領著麾下主力從大營出擊,向著二三十里外的惠東縣城進發。錢仁俊此前也很大度,指令那名建州兵和汀州兵主將,此戰聽從林仁肇的統一指揮。三萬大軍用牛拖著攻城的弩炮投車緩緩而行,辰時便趕到了惠東縣城外。吳越大軍背靠東江,面朝縣城,擺開了陣勢。

很顯然,潘崇徹也一直讓吳珣派出大量斥候見識吳越軍的動向,見對方大軍出營,便知道吳越人應該已經整頓好了決戰兵馬、能等到的援軍應該也都來了。潘崇徹自問吸取了此前揭陽一戰南漢象陣失敗的原因,並且自問在惠州平原地區可以很好地揚長避短,也就沒有繼續固守避戰,惠州城內的南漢主力幾乎是與吳越軍同時揮軍而出,僅僅比吳越人晚了幾個時辰,也趕到了惠東戰場。

惠東縣城以北的東江河畔,方圓數十里的戰場上,居然堆砌了兩軍總計近十萬人的兵馬。吳越軍陣中,影影綽綽埋伏了上百架扭力式投石車;而南漢軍陣前,則一次性排開了四百頭之多的戰象,林仁肇一見那威勢赫赫的象陣,便知道南漢一方此戰也是下了血本了,此次出擊的戰象,起碼可以佔到南漢極盛時期所擁有象軍的半數以上,估計潘崇徹只給劉鋹留下了大約200頭戰象作為戰略預備隊守衛興王府、以及作為機動部隊堵截吳越人可能出現的渡海登陸部隊,其他象群主力應該全都派出來了。

“各軍以指揮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