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聖地的地理條件也還沒有成熟,華北地區其他沿海城市不是氣候不符合條件就是被黃河淮河的入海水流沖刷以至於水文狀況不適合曬鹽。從全國的範圍上來講,隋唐五代的食鹽產能和南宋以後的食鹽產能還差很大一個檔次。食鹽的昂貴程度,也比南宋之後要明顯,各種醃臘食品在中整個中國的流傳範圍也非常受限,因此食鹽貿易的利潤,比後世還要高的多!
也正是因為如此,蔣袞在聽說平湖可以開發大規模的曬制海鹽的鹽田之後,雙眸一下子亮了起來,幾乎要泛出幽幽的綠光。只有作為阿拉伯商人的伍丁對漢人的鹽政控制不甚瞭然,所以沒有那般興奮。
當下,蔣袞也不再矜持,向錢惟昱討教起他口中的“曬鹽之法”的具體生產方式。錢惟昱前世雖然是個比較淵博獵奇的工程師,但是對於製鹽的細節倒是一知半解。只知道要靠潮汐漲落的時機把海水引入鹽田然後攔起來蒸發,隨後蒸發到快飽和之後把濃滷水再引到一個結晶成鹽的池子裡繼續曬,而且結晶的池子要防滲水。至於別的技術細節,就不是他所能知道的了。
不過饒是如此,僅憑這一知半解的解說,也足以讓蔣袞眼界大開,盤算起未來的美好前景了。
……
“這平湖曬鹽,有四大優勢,普天之下沒有其他地方可比。首先這平湖地處南方,氣候炎熱,日曬充足,海水曬乾的速度也比北方要快得多,這是第一利;第二,其他南方炎熱之地,都有雨水豐沛的不利條件,這裡西面的福建,東面的大琉球一年四季都有降雨,但是在平湖卻沒有。蔣舶主是做過大生意的,自然知道曬海鹽的時候一旦有下雨的日子,會讓海水蒸發的努力都白費,但是平湖這地方因為沒有高山阻擋雲團,不易積聚雨雲,除了盛夏以外,等閒不下雨。這對於耕作農田固然不利,但是對曬鹽卻是最好不過了,整整半年的少雨季節,足夠曬出幾十批次的海鹽;第三,這平湖的海灣水淺,而且水底的質地是碎珊瑚鋪底相比於砂質海底更不易滲水,築壩攔水的時候,曬出的海鹽更不容易滲入砂層底部。
第四,平湖海灣除了三島之間的豁口以外,其餘全部被三島環繞,比普通閩浙兩淮沿海地區防風防浪效果更好,海浪穩定,潮汐規律,築鹽田所需人工佈置的沙壩工程量也小。
綜上所述,此處如果改造曬鹽的話,同樣的鹽田面積,產量只怕有閩浙鹽田的六七倍,而所費人工勞役卻減省大半,蔣舶主,這樣的生意,哪裡去尋啊。”
他孃的,早就知道跟著小王爺幹肯定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如今通盤盤算之後,蔣袞如何還能忍?沒說的,那就把全家老本壓上,做這個開發平湖的總包商吧!本錢如果不夠,說不得就找亞伯拉罕伍丁這個大食豪商合股了。
第36章 回杭
錢惟昱的船隊在平湖滯留了三天,三千水師士卒和幾百流民奮戰三天建起了上百所簡易的木屋。泥瓦自然是沒有的,屋頂也只能用現成隨船帶來的草蓆糊上溼泥鋪好,等日頭曬乾板結。
取土取石作為建材的同時,居民點周圍也挖出了七八口深約一丈,方廣五十步的大池子,算是未來雨季的時候蓄水用的,好讓這塊降雨不均勻的土地可以更好的適合人類生存。挖出來的土除了蓋房,多出來的就堆積一旁準備肥田,抑或是填坑修補幾條粗糙的土路。
到了錢惟昱準備出發啟航的時候,這個島上好歹已經可以看出一些有人類活動的跡象了,錢惟昱讓手下的書辦錄事留下了兩千石軍糧;還有幾百石的芋頭、山藥、還帶著根系土團的竹筍,算是作為島民來年的種子。另外還有幾十頭耕牛和農具斧鑿、二十條小漁船、若干中草藥材等雜物,不足以一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