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火繩槍的訓練標準,朱早就規定好了,那就是在八十步以外立五尺高、二尺闊的木牌,三發一中,或者是十發七中為精。這是後世的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寫的練兵方法,朱雖然沒有看過這本書,但是戚將軍的練兵方法以及被後世的明穿小說用爛了,他也看過幾本,對此也還有點印象。
朱將這五千多火繩槍兵分為了兩部分,分別有李勉和盛庸各訓練一部,到時候看他們誰訓練的成績好,就將這批火繩槍士兵撥給那人使用。
盛庸見到這些火繩槍後也是大為驚訝,轉而大為喜歡,他差點歡呼地叫起來,他感覺自己來肅國是選對了。
因為歷史上的盛庸是以擅長使用火器聞名的,他對火器也頗有研究,研究的多了,就有了感情。平心而論,盛庸對火器的熱忱絲毫不輸李勉。
像王虎臣那種一打仗就往前衝的將領,最喜歡的是寶刀和寶馬,見到這兩樣東西,簡直比見到他自己的小妾還要激動。
而像李勉和盛庸這樣偏愛火器的將領,最喜歡的當然是各種各樣的火器了,要是讓他們看見了犀利的火器,那不爭個頭破血流才怪。
聽到朱的命令後,他們就分別帶著自己的手下開始加緊訓練,督促的標準相當嚴格。盛庸想靠著這個機會向王上露兩手,李勉不肯被新來的比下去,二人你追我趕,誰也不肯鬆懈,短短几個月,就將火器部隊訓練的有模有樣。
這一天,就是朱定好的考察他們的日子。
天山腹地的一處盆地內,朱端坐在大將臺上,西風烈烈,意氣風發,特意穿了一身鮮明的甲冑,看起來英勇無雙,用無比威嚴的口氣問道:“二位將軍,都準備好了嗎?”
“末將準備好了,請王上示下。”分立在臺下兩邊的盛庸和李勉分別向朱抱拳答道。
“那就開始吧。”朱淡淡地對侍立在旁邊的一名傳令兵說道。那名傳令兵聽到朱的命令之後,機械的揮了揮令旗,不遠處的鼓手就敲起了振奮人心的鼓聲。
“咚咚咚。”很明顯,這一套動作,他們已經不知道演練過多少次了。
“末將遵命!”盛庸和李勉頓時熱血沸騰,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紛紛向朱抱拳,大喝道。
火器的考核無非就是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準確度,這是火器的基礎,說的再天花亂墜,打不準也是白搭。
第二是射速,畢竟這個時候的火器還不是半自動武器,一扣扳機一梭子子彈就打出去了,要想形成密集火力對敵軍造成重大傷亡,手速是必須要練的。合格的標準就是三分鐘打出兩發有質量的子彈。
第三是射手的心理素質,這個年代的火器還很不發達,無法對冷兵器形成絕對的優勢,所以才會採取三段擊這種模式來保持火力的持續性,否則就直接像港片中的飛虎隊那樣拿個盾牌在前面一頂,直接站成一排突突對方,多過癮!
火繩槍雖然犀利,但異族勢力也不是傻子,打幾次也就能摸到對付這種武器的門道兒了,說白了,它的短板還是在射速上面,開了一槍之後,沒有辦法立即開第二槍。
因此,有經驗的異族將領就會在火繩槍的射程之外,採取叫嚷、挑釁、張牙舞爪等行為,給明軍的火繩槍射手施加心理壓力。如果明軍的火槍手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臨陣膽怯,敵人稍微一施加壓力就會壓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恐慌而開火。
這個時候射出去的彈丸是打不中敵軍的,而敵軍就會趁著明軍剛剛開完第一槍,來不及開第二槍的間隙衝過來,衝破明軍的陣型,給明軍造成巨大的殺傷。
所以,玩火器的將領都有這麼一個規矩無令不得善發,遇賊至百步之內,聽到指揮官放銃之後,士兵才可以放銃,否則嚴懲不貸。
但是,戰場跟訓練場完全是兩個地方,在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