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直接敲打陳循等人,當過內閣首輔、次輔及六部尚書的人,哪個不是背後家族賺得盆滿缽滿。
他們雖然做了表率,卻不過是盡了自己義務罷了。
“首輔說大明的人口已經不足以支援像遼東再移民了,朕非常不認同。
按照戶部的資料,大明兩京十三省宗人口為六千五左右,一下移出去五六百萬就去了十分之一,會影響兩京十三省的執行。
可朕最近得知大明兩京十三省有大半的人口沒有登記在冊。
據錦衣衛稟報,會稽縣在冊人口六萬二千多,而不在冊人口是在冊人口的三倍三倍。
也就是說,會稽縣實際人口二十四萬八千多,但在冊的人口只有六萬兩千多。
這種情況想必不止會稽一個縣,大明兩京十三省這麼大縣也都存在。
以此推算,大明的實際人口應該上億,遷移五六百萬還多嗎?
而且這些沒有登記在冊的人口,肯定沒納田賦,朝廷在田賦這塊每年又少收了兩三百萬兩。
首輔,你說人不夠,那你能給朕解釋一下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沒有登記在冊嗎?”
朱祁鈺反問陳循,大明的官方統計人口與實際人口不符是朱祁鈺想起後世學者對明朝人口分析而得出的。
有些明朝的當時人說,官方統計的總人口數比真實總人口少了9000多萬人。
研究明史的中外學者中,有人說官方統計所遺漏的人口數至少有1億,而更大膽測算的結果是明末有接近3億人口是黑戶。
種種跡象表明,明朝在兩百多年的漫長時間裡,始終有巨量的人口如同“幽靈”一般,遊離於朝廷的官方統計之外。
如果能夠解開明朝中晚期的人口之謎,就能夠解開明帝國衰亡的真相和清朝人口奇蹟般暴增的真相。
“大明有這麼多黑戶,難怪朝廷每年的稅收只有兩百多萬,難怪各級官員的俸祿折色越來越高。
各級官員年年拿不到足額俸祿,我看主要責任還是在爾等身上。
之前朕只知道士紳們隱藏田產,不曾士紳只是小兒科。
大明的官員們才是高手,直接隱藏人口。”
明朝官方資料《明實錄》的記載,明朝初期的洪武十四年(1381年)人口總數是5987萬人。
晚期的天啟六年(1626年)人口總數是5165萬人。
也就是說在官方的統計中,明朝從頭到尾的人口變化是出現了超過800萬的人口負增長。
這樣的人口變化軌跡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後世之人找不到理由相信這是明朝歷史發展的真實結局。
《明實錄》中的官方人口記載,有著許多極度違揹人類認知的地方。
最突出的就是其中所呈現的明朝人口減量的超級水準。
《明實錄》記載的明朝人口峰值出現在成化十五年(1479年)為7185萬人。
人口谷底資料出現在正德元年(1506年)為4680萬人。
這兩組官方資料,展現了一個殘酷的情形,明朝在短短27年的時間裡,瘋狂減少了2500多萬人。
減幅超過了34%!
這種飛流直下的人口縮減非常不符合常理!
要知道夾在成化和正德之間的,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弘治中興(1487年-1505年)。
然而最最匪夷所思的情況是,明朝人口減量的巔峰成就似乎正是弘治中興的收官之作。
弘治十七年(1504年)《明實錄》記載的人口總數是6015萬人。
這個數字在兩年後的正德元年(1506年)巨幅縮減為468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