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5頁

為了宣示不同於韓陀胄執政時期的局面,請奏改年號為&l;嘉定&r;,帝默然許之,故而此次和議又被稱作&l;嘉定和議&r;。

盟約次日宣告天下,聞聽盟約內容,臨安城中,群情激憤,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販卒走夫,人人莫不以之為恥辱。

國子監中太學生於宮門之前下跪祈願,請求重開戰事,死活也不能接受這樣的屈辱條約,更有太學生憤憤寫下:&l;自古和戎有大權,未聞函首可安邊。生靈肝腦空塗地,祖父冤讎共戴天。晁錯已誅終叛漢,於期未遣尚存燕。廟堂自謂萬全策,卻恐防邊為必然。&r;一詩譏諷史彌遠之流,錯殺柱樑,罔顧民心將意於不顧,簽下賣國求榮的喪權辱國之約。

前有紹興和議、隆興和議,此時的&l;嘉定和議&r;比之前者,更是甚然。莫不要說讀聖賢書,憂天下事的太學生們,就連臨安城中的百姓,都覺得這紙和議,殊為荒唐。

明明是在己方兵馬佔盡優勢的情況下,明明是在可以逼著敵人退出整個中原的情況下,卻簽訂了這樣的屈辱和約。那些日夜期盼著回到故土、落葉歸根的歸正人(宋代指從外邦流落回到宋朝的人,高宗南渡之後,專指從金國統治區域回到南宋統治下的人)面對這樣的一紙和書失望那個了,徹底的失望了,他們看了出來,趙宋朝廷,已經失去了開國時候的氣度,現在的朝廷,不計天下民心,只思貪圖享樂。

&ldo;這樣的朝廷,還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嗎?&rdo;

人人心頭,不禁浮現出了這樣的一個念頭,儘管這是殺頭的罪名,可是國將不國,想了,又能如何?

史彌遠等人也沒有想到已經竭盡全力爭取到的結果竟然會這樣不稱人心,生怕自己被城中激憤之中的百姓害了性命,和約簽訂之後,史彌遠、錢象祖等人更是家裡面都不敢回去了。在他們看來,只要躲過這一時,民眾憤懣散了,自然也就沒有事情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