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刪除了。我用手機給父親回覆:老爹,辛苦你了。我馬上上電腦把它拿過來。
沈哥:“我先用下電腦。”正在網上跟他物件聊天的沈哲說:“好的,你下來吧。”
我從床上下來,沈哲迅速的跟他物件關了影片,麻利的打了拜拜兩個字發了過去。見到對方發過來拜字後,關了聊天對話方塊。沈哲站起身來說:“再續,你先用吧。”我說:“不好意思,打擾你跟嫂子聊天了。”沈哲說:“沒事,我倆經常聊天,也不在這一時,你先用你的吧。”我說:“有u盤嗎。”沈哲說:“有的,你若是需要列印,就先存在桌面上就行了,一會我幫你考到u盤裡去。”我說:》
沈哲電腦上,我上了qq,點開父親的空間,發現父親今天下午五點發的《呼蘭河傳文藝評論》。我從前到後通讀了一編,原文是這樣寫的:《呼蘭河傳》是作者蕭紅一本童年回憶錄。她在這部小說裡,不僅以樸實細膩的筆法,描繪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而且也真實生動地勾勒出故鄉人民的生活場景。她用素描的手法,樸素地描繪出東北農村那種富有地方色彩的風俗畫。她鞭答了那些愚昧保守但又自得其樂的農民身上的弱點,歌頌他們之中那些勇敢善良、追求自己幸福的人們。除此之外,她還毫不留情地描繪了我國農村由於長期受到封建主義思想的統治而造成的種種弊病:盲目地反對革新和大多數人的甘願當看客,以及喜歡虐待違反傳統習慣的人與事,非常輕視做人的基本權利而可笑地敬鬼神。她一方面描繪出這種令人窒息的生活,另方面又留戀自己記憶中的童年,對兒時的生活流露出一種牧歌式的情調。小說自發表之後近現代多位名家如魯迅、矛盾、金庸等都曾經給予了極高評價,著名作家矛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斗轉星移,如今再讀《呼蘭河傳》,釋卷與書案之上,想必呼蘭河的日人民已經過上了文明民主的新生活,想必正在為中國的騰飛夢而不懈努力著。時光能改變一切,然而蕭紅所鑄就的一座文化豐碑卻永遠的留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永遠了留在了呼蘭人們的心中。透過作家樸實無華的簡練文筆,有一種時光穿越感。我們這代年輕人沒有經歷過舊中國的困難生活,透過看這部作品對舊中國的百姓苦難的根源有了一個較為深刻的理解。《呼蘭河傳》尾聲時這麼寫的: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1942年年僅31歲的蕭紅因為醫療事故病逝於香港,葬於香港淺水灣。王朔似乎說過,中國新文化運動以來出過兩位語言大師,一位是魯迅先生。另一位就是這位英年早逝的女作家蕭紅,拜讀《呼蘭河傳》之後感覺評價不過。
&蘭河傳》是作家蕭紅的一部成熟的藝術作品,奠定了蕭紅在近代文學史上的地位,然而就這部小說的體裁歸屬學界一直有著爭議。有人說是小說,有人說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