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她說:
人的心在移動是常態,不移動是病理。幼少而不移動是為痴呆,成長而不移動則為
老衰的徵候。
在花的趣味上,在飲食的嗜好上,在衣服的選擇上,從少年少女的時代起,一生不
知要變化多少回。正是因為如此,人的生活所以精神的和物質的都有進步。世人的俗
見常以為夫婦親子的情愛是不變動的。但是在花與衣服上會變化的心,怎麼會對於與自己
更直接有關係的生活倒反不敏感地移動呢?
就我自己的經驗上說,這二十年間我們夫婦的愛情不知經過多大的變化來了。我們
的愛,決不是以最初的愛一貫繼續下去,始終沒有變動的,固定的靜的夫婦關係。我們不
斷的努力,將新的生命吹進兩人的愛情裡去,破壞了重又建起,鍛鍊堅固,使他加深,使
他醇化。我們每日努力重新精神,每日建築起以前所無的新的愛之生活。
我們不願把昨日的愛就此靜止了,再把他塗飾起來,稱作永久不變的愛:我們並不
依賴這樣的愛。我們常在祈望兩人的愛長是進化移動而無止息。
倘若不然,那戀愛只是心的化石,不能不感到睏倦與苦痛了罷。
我們曾把這意見告訴生田長江君,他很表同意,答說,&l;理想的夫婦是每日在互換
愛的新證書的。&r;我卻想這樣的說,更適切的表出我們的實感,便是說夫婦是每日在為愛
的創作的。
凱本德在《愛與死之戲劇》上引用愛倫凱的話說,&ldo;貞義決不能約束的,
只可以每日重新地去贏得。&rdo;又說,&ldo;在古代所謂戀愛法庭上,武士氣質的
人明白瞭解的這條真理,到了現今還必須力說,實在是可悲的事。戀愛法庭
所說明的,戀愛與結婚不能相容的理由之一,便是說妻決不能從丈夫那邊得
到情人所有的那種殷勤,因為在情人當作恩惠而承受者,丈夫便直取去視若
自己的權利。&rdo;理想的結婚便是在夫婦間實行情人們每日贏得互動的恩惠之
辦法。凱本德歸結的說,&ldo;要使戀愛年年儲存這周圍的浪漫的圓光,以及這
侍奉的深情,便是每日自由給與的恩惠,這實在是一個大藝術。這是大而且
難的,但是的確值得去做的藝術。&rdo;這個愛之術到了現代已成為切要的研究,
許多學者都著手於此,所謂愛的創作就是從藝術見地的一個名稱罷了。
中國關於這方面的文章,我只見到張競生君的一篇《愛情的定則》。無
論他的文句有怎樣不妥的地方,但我相信他所說的&ldo;凡要講真正完全愛情的
人,不可不對於所歡的時時刻刻改善提高彼此相愛的條件,一可得了愛情上
時時進化的快感,一可杜絕敵手的競爭&rdo;這一節話,總是十分確實的。但是
道學家見了都著了忙,以為愛應該是永久不變的,所以這是有害於世道人心
的邪說。道學家本來多是&ldo;神經變質的&rdo;(neurotic),他的特徵是自己覺
得下劣脆弱;他們反對兩性的解放,便因為自知如沒有傳統的迫壓他必要放
縱不能自制,如戀愛上有了自由競爭他必沒有僥倖的希望。他們所希冀的是
異性一時不慎上了他的鉤,於是便可憑了永久不變的戀愛的神聖之名把她佔
有專利,更不怕再會逃脫。這好像是&ldo;出店不認貨&rdo;的店鋪,專賣次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