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陳老大人只說了一句再平常不過的話,但在謝慎聽來卻是意味良多。
這不就是說你小子不好好在餘姚縣學進學,跑到杭州煩老夫作甚!
要知道陳方垠主一省學政,見過的才子實在太多了。
謝慎雖然有才華,陳方垠也點了他為案首。不過那最多隻能算作一種投資,證明陳方垠看好謝慎這個潛力股。
要知道鄉試考試的難度遠大於童生三試,屆時謝慎是龍是蟲一目瞭然。
如果謝慎鄉試能夠取得好成績,甚至考得前幾名,基本就可以鎖定進士頭銜了。
那時陳方垠肯定會把謝慎當作一個很有用處的宣傳點,甚至在士林圈子裡吹捧一番都有可能。
畢竟吹捧謝慎就是在吹捧他自己,學生考的好只能證明他這個座師教的好。
但如果退一步講謝慎鄉試成績很差,甚至落榜,陳方垠便可以把他一腳踢開。這麼講不是沒有道理,畢竟陳老大人名下學生太多不可能個個都成才,要不鄉試就不會被稱為最恐怖的科舉考試了。
師生人脈對陳方垠來說是最好的資源。藉助這些資源,陳方垠不但可以給自己謀前程,還可以給後代子孫謀前程。
若是學生中出了一兩名閣老尚書,陳家便也會跟著顯貴。
以本省文脈之盛,這是非常有可能的。
。。。。。。
。。。。。。
第一百四十七章 鎮守太監
(求收藏,求推薦票!感謝大家的推薦票支援,萬分感謝!)
“恩師,學生這裡有一封陸大人寫好的書信。陸大人囑咐學生一定要將信件親手交到恩師手上。”
“哦?”
陳方垠顯然來了幾分興致,陳方垠取出信紙不疾不徐的看著,看罷後連連笑道:“好啊,好!”
“謝慎,你可知陸大人在信中說什麼?”
謝慎心中暗暗腹誹道,您老人家拆看的信我怎麼知道內容是什麼。
“還請恩師明示。”
“劉公公要來杭州赴任了。”
劉公公?
哪個劉公公?
謝慎第一反應此人應該不太出名,印象中弘治朝好像沒有什麼太出名的劉姓太監啊。
“就是劉文劉公公!此次前來杭州任鎮守太監的便是他!”
謝慎微微一愣,這陳方垠陳老大人也太不把他當外人了吧?
不過也不難理解,畢竟是陸淵叫自己來送信的,陳方垠一定以為陸淵已經將事情的原委悉數告訴了自己。
可問題是謝慎完全不知道信裡寫了什麼,就這麼被大宗師交了底實在算是誤打誤撞。
若說忖度人心的本事,謝慎也算是中上。可他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為何大宗師要給他交底。要知道鎮守太監可是宦官中比肩巡撫的存在,是天子安插在各地代為監視群臣的耳目。
天子最擔心的情況莫過於臣子居心叵測,對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
鎮守太監看著沒什麼實權,實則他們都是暗中行事,且一出手就要人命。
若是鎮守太監發現有官員貪贓索賄,或者對朝廷陽奉陰違,便會立刻寫好奏疏,命人加急送到京師,請皇帝御覽。
從邏輯學的角度分析,天子設立鎮守太監的初衷就是制衡地方官員,說白了就是分權。
巡撫的設定也是異曲同工之妙,但巡撫是外臣,宦官是家臣,便是最不喜歡宦官的弘治皇帝也不得不承認宦官更為可靠。不然他也不會那麼寵幸傳奉官李廣。
當然後期巡撫權力太大,又設定總督制衡。故而明代中後布政使之類的官員實在是雞肋。但至少在弘治朝布政使還是有一定權力的。
這麼看來這位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