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三,引以為戒,繼續深入查處有關人員的違法違規問題,強化依法行政的教育,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
……
……
從省裡臨走的時候,闞新民再三跟安在濤和楊華強調,要不惜一切代價,克服一切困難,確保拆遷工作順利完成,不能耽誤東山理工大工程破土動工的工期。
安在濤和楊華當然是堅決保證了一番,然後就匆匆趕回市裡。而兩人還沒有回到房山,對於侯陽明等人的處理決定就已經從省委辦公廳、省委組織部傳到了房山市委辦。
拿到這個處理通報,童洪剛不敢擅自做主,就給安在濤打了一個電話請示。
“安書記,您看……”童洪剛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安在濤淡淡地聲音打斷了,“老童,時間緊急,你馬上通知市四大班子的領導,各區縣市,各機關單位的有關領導,在市委機關禮堂開會,由楊市長宣佈省委的處理決定。”
“必須要讓侯陽明到場,相關責任人也需要到場。”
……
……
問責大會的氣氛很沉悶壓抑,侯陽明面色鐵青地坐在臺下第一排坐席的一個角落裡,埋著頭肩膀微微有些抖顫,失去了往日的驕傲和威風。他沒有想到,經過了家裡的再三“斡旋”之後,他仍然得到了撤職查辦的悲慘結局。雖然省裡日後可能還是會按照程式安排他的工作,但他怎麼還能有臉在東山呆的下去?
燕京那邊,侯家的侯老爺子暴跳如雷,感覺顏面盡失,已經讓侯中華連續打了好幾個電話過來,要侯陽明立即滾回燕京,不要再留在房山丟人現眼。但可悲的是,今天的這個問責大會,他是主角,還不能不來。
一個自命不凡、自視甚高的紅色貴族,在眾人的矚目下被撤職查辦……這種巨大的反差讓侯陽明根本無法接受。他的內心深處翻騰著的巨*,遠遠比他蒼白的臉色更激盪人心。懊悔,羞惱,絕望,憤怒,仇恨……種種複雜的負面的情緒交織在一起,他一時間頭暈目眩想要嘔吐。
周遭眾人的竊竊私語聲,就像是一支支嘲諷的利劍一般次第毫不留情地刺進侯陽明的胸膛,讓他痛不欲生,身子幾乎要瘋狂爆裂開去。
周遭突然變得寂靜無聲起來。侯陽明眼角的餘光發現,安在濤和楊華正一前一後,大步穿過走廊,向主席臺上走去。
侯陽明眼中閃出一抹瘋狂的仇恨來,望著眼前這個春風得意大局在握的年輕市委書記,他心裡有一股憤憤不平的聲浪在吶喊著,他幾乎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要衝上臺去跟安在濤拼一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他抬起頭來,目光凝然而妒火熊熊。
安在濤這個時候也在主席臺上入座完畢,也向臺下望來,目光平靜而淡然。兩人目光交匯間,並沒有侯陽明或者眾人所希望看到的火花碰撞。
安在濤的眼神很平靜很平淡,從侯陽明的身上一掃而過,無悲無喜無嘲諷無幸災樂禍。對於他來說,侯陽明其人不過是他人生道路上一顆微不足道的小石子和一個一閃而逝的過客而已,一旦被清除開去,兩人的人生就再也不會有任何的交集。所以,談不上仇恨,談不上憤怒,更談不上幸災樂禍。
在安在濤的眼中,沒有“朋友”與“敵人”之分,而只有幫他做事之人與阻擋他做事之人的區別。對於前者,他能給予最大的信任和權力,付出最大的熱情和善意,能寬容其一切缺點;而對於後者,他的態度一向堅定而果決,甚至可以說有些狠辣。
安在濤目光凜然起來,掃了臺下一眼。而就是這一眼,臺下還隱隱存在的某些竊竊私語聲,立即銷聲匿跡。由此,足見他的個人權威。毫無疑問,經過了“侯陽明事件”之後,安在濤在房山官場的威信已經到達了一個巔峰。
“下面,請楊市長宣佈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