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工業革命,帶來了突飛猛進的生產力,使人們的思想開始進步,這是一種資本主義夾雜的天賦,原本這種只屬於歐洲主流思想,開始影響到部分進步的國人,他們不但學習了先進的技術,也開始接受先進的思想,這為後來亞洲的崛起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但隨著第一次全球經濟危機的出現,一切變得異常詭異。
經濟危機從字面的意思上,是指一個或多個國家的經濟整體,在一段時間裡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出現比較長時間的收縮,這是一種負的經濟增長率,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一段週期就會爆發的生產相對過剩的自然危機,也是經濟週期中的決定性階段。
在1825年英國就發生了第一次普遍的經濟危機,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經歷了一場大的浩劫,最後英國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衝擊,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體制的必然結果,由於資本主義的特殊特性,爆發也是存在一定的規律和必然。
按照道理,經濟危機是因為整個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最後導致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但經濟危機可以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個種型別,被動型經濟危機是因為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一種情況。
如果經濟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很難讓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在危機的過程中,實際上已經對該國的貨幣價值,進行了重新尋求和確認。
而主動型危機,是因為在宏觀經濟體制下,各國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最後結果,危機的產生,也是完全在當局的預料之中,這種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
因為在經濟危機中,可能會出現五種事情,第一種因為當局的經濟政策錯誤,最後導致了他們也不想看到的結果;第二種是因為原材料的緊張,尤其是因為原油的危機;第三種該國出現大面積的自然災害;第四種則是全球化的後果,所影響導致;第五種該國當局在金融政策上出現錯誤。
這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首先是在亞洲地區爆發的,隨後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擴散到了全世界,這次經濟危機的後果,導致了三個可怕的結果,第一就是部分國家開始出現社會;第二透過自身的國民經濟調節,有些國家最後經濟開始恢復;第三部分國家發生連鎖式的政變。
而出現了上述情況的,在亞洲就有三個,第一俄國,第二小日本,第三遠東集團,而歐洲地區則是隻有一個,那就是德國,但德國集中了三種情況為一身。
俄國發生了社會,小日本發生了軍事政變,而遠東集團則是透過經濟調節,開始恢復經濟,但這次經濟危機幕後之人,卻還是李寧宇,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做,但是在這次經濟危機以後,德國成了他全力打壓的目標。
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主要是暴露了生產過剩問題,但並不是生產出來的商品,沒有人需要,只是超過了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量,但是與俄國、小日本、德國不同,遠東地區的人口,如今都能夠富裕地生活,他們充分需要物質、文化生活,所以調解起來很容易,而對於上述三國,他們的需要和生產之間的量,確是太多了。
而這一次,整個世界資本主義爆發的嚴重經濟危機,使得德國納粹黨開始露頭,他們開始利用德國民眾對德國政府的抱怨,逐漸開始一步步做大,最後帶領德國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然後在加上之前,德國民眾對一次世界大戰後,凡爾賽條約的不滿,而在亞洲地區,小日本的軍國主義勢力也開始抬頭,在發動軍事政變以後,小日本再一次的走上了擴張侵略之路,可這一次,李寧宇可不會在繼續跟小鬼子客氣了。
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