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0章 國清寺

劉文昌是被天台的景色著迷,次日,他帶著金桃、睿澤又去了國清寺。相傳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從江陵來到天台山時,路遇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言談中得知,這老和尚名叫定光,學識淵博,佛法高超,智者就拜他為師。智者在天台弘揚佛法,想新建一座寺廟,定光指點他要找一塊山環水繞的福地建寺,並告訴他,還要記住“寺若成,國即清”這六個字。

智者問這是何故?定光說,當今世道,戰亂遍地,百姓遭殃,寺廟建成,國家就可以清平,百姓即可安居樂業。智者依師父的話找到這塊福地,並親手繪製了寺宇的式樣,不幸的是,圖樣剛剛畫好,智者就謝世了。他的徒弟灌頂,實現了智者的遺願,將寺廟建成,寺名就叫“國清寺”。

剛至寺前,微風裹挾著繾綣暖意,輕拂衣袂,捎來草木萌發的鮮嫩氣息。古松抖擻著墨綠的針葉,新抽出的淺綠嫩枝俏皮地點綴其間,似老者添了幾縷青春的髮絲。那斑駁的山門,於暖陽下盡顯滄桑,門楣上的漆色剝落,卻不失古樸莊嚴,恰似一位緘默的老僧,靜守著悠悠時光。

道路一側,七座小巧玲瓏的佛塔靜靜地矗立著,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這七座佛塔造型別致,塔身雕刻精美,每一座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成為了國清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些佛塔可不單單只是普通的建築物,它們更是這座古老寺廟的標誌性象徵,承載著源遠流長且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細細看去,可以發現每座塔裡都供奉著一尊莊嚴肅穆的佛像,而這些佛像正是傳說中的過去七佛——毗婆尸佛、屍棄佛、毗舍婆佛、懼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以及燃燈佛。

在這排佛塔的正上方,立著一塊四四方方的墓碑,碑身上端端正正地鐫刻著“一行禪師之塔”六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墓碑兩旁,則懸掛著一副對仗工整的對聯,用簡潔而生動的文字高度讚揚了一行禪師的無量功德:“博覽經史編著大衍曆,弘開密法註釋日經疏。”

此時,劉文昌站在墓碑前,神情莊重肅穆,他慢慢地將雙手合十舉至胸前,然後微微低頭,以最虔誠的心默默地向著一行禪師的墓行了一禮。一旁的睿澤看到父親如此舉動,也乖巧懂事地跟著學起來,只見他閉上雙眼,模仿著爸爸的樣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禮。

而金桃早已迫不及待地向前走去,她步履輕盈,不一會兒就走進了國清寺那氣勢恢宏的山門之中。

寺前兩道山澗之水匯合,交相激盪,蔚為壯觀。加上拱橋、古木、黃牆、青巒陪襯,就形成“雙澗回瀾”一大景色。

跨過豐幹橋,邁進寺內,滿院芳菲瞬間撞入眼眸。粉白的杏花如霧靄般籠在枝頭,花瓣輕薄,微微顫動,似要乘風而去;旁邊的桃花則開得熱辣奔放,灼灼其華,將一腔春意燃得淋漓盡致,與莊重的廟宇紅牆相互映襯,撞出明豔又肅穆的色調。地上的青苔也不甘寂寞,趁著春光蔓延滋長,毛茸茸、綠瑩瑩,為青石板路鑲上了絨絨的邊,每一步踏去,都似踩在軟嫩的春意上。

當踏入那莊重肅穆的彌勒殿時,眾人皆被其宏偉壯觀所震撼。殿中的彌勒佛像笑容可掬,彷彿能將世間所有煩惱都消融於無形之中。他們心懷敬畏之情,恭敬地合十參拜,並默默許下自己心中最誠摯的願望。

接著,一行人來到了鐘鼓樓前。悠揚而深沉的鐘聲迴盪在山間,餘音嫋嫋,令人心生寧靜之感。每一聲鐘響似乎都承載著歲月的沉澱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大家靜靜地聆聽著這古老的聲音,感受著那份來自歷史深處的厚重。

走過鐘鼓樓,便到了雨花殿。這裡供奉著諸多神明,香火旺盛,煙霧繚繞。信徒們虔誠地焚香禮拜,祈求神靈庇佑。劉文昌仔細端詳著殿內的壁畫和雕刻,試圖從這些精美的藝術作品中探尋出背後蘊含的深厚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