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不上變化,現在洪濤終於體會到什麼叫身不由己了,3月中拉達的手機上突然接到了列文打來的電話,他要洪濤馬上趕到挪威的斯塔萬格去,海神公司遇到大麻煩了。具體是什麼事情列文並沒有在電話裡詳細說明,但是能讓他稱為大麻煩的東西恐怕也不多,不是技術上的難題。就是政治上的問題。前者洪濤無能為力,後者洪濤也是束手無策。他真不知道列文此時叫他過去能管個屁用!不過這可難不住洪濤,他有個大奸細一直混在海神公司的高層裡。那就是尤利婭,所以只要問問她不就明白了!
“得,還是給我去訂機票吧,直飛法蘭克福,越快越好!辛格,準備記錄……第一個問題,發射平臺必須是兩個,首先就是承載問題,如果放在一起……”和尤利婭通完話之後。洪濤抱著腦袋趴在桌子上沉默了好幾分鐘,這才重新恢復了常態,開始安排工作。
尤利婭在電話裡告訴洪濤,美國方面的專家團、俄羅斯和烏克蘭方面的專家團、挪威造船公司的專家團,就原來的方案發生了嚴重分歧,已經摺騰了半個月,分歧不光沒縮小,反倒越來越大了,究其根源就是洪濤提出來的這個用兩艘船來完成海上發射任務的方案。
按照美國科學家的推算。如果採用兩艘船來發射火箭,那這艘用海鑽平臺改裝而成的發射臺上就必須留有足夠的人手來完成火箭發射前的除錯任務,並給火箭加裝液態燃料,這些工作不能全部靠遠端遙控來完成。很多都需要手工操作。可是這個問題就來了,讓誰去發射平臺上幹這個活兒呢?幹完活兒之後怎麼在短短的30分鐘之內撤離平臺呢?
留在發射平臺上肯定是不成,誰也不敢保證每枚火箭都能發射成功。萬一那個玩意爆炸了,那平臺上就是一片火海。金屬建築物可以倖存,但人待在上面夠嗆。也沒有那個科學家願意留在一個大炸彈身邊等死,給多少錢都不幹。
坐直升機撤離也不現實,需要留在平臺上對火箭進行最後測試的人員數量至少有30多人,小型直升機一次運不了那麼多人,大型直升機又無法隨船攜帶,如果想帶也成,那你得把指揮船建造成一個直升機航母,這個費用太高了。而且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即使是有一艘直升機航母也無法解決,那就是天氣問題。
在海上發射,颳著5、6級大風是常事,發射平臺可以克服這個問題,保證平臺達到發射的穩定度,但大型直升機卻無法在這個天氣安全降落。這些人都不是普通工人,個頂個都是這個領域裡的精英,如果他們的自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證,是不會去做這種很可能有去無回的工作的。這是商業公司,不是國防部,沒法拿槍逼著他們去。
用汽艇撤離更不可能,先不說小汽艇如何攜帶、能不能應付大浪的問題,就算能,這些大腦發達、四肢羸弱的科學家們也很難在短時間跑下幾十米高的平臺去乘坐汽艇逃命。如果讓一個60多歲的老頭去幹這個事情,他肯定還沒跑到底層呢,心臟病就犯了。如果撤離時間太慢,超過了半個小時,火箭的很多引數就可能發生變化,還得重新測試,等於白乾。
要是在陸地上進行發射,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半個小時夠最後的測試人員開著車跑好幾十公里的了,只要離開火箭發射中心5公里,就可以脫離危險區域。但是放到大海上,這個問題就麻煩了,還是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