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逐漸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所有的線索指向一個共同的主題:內心的恐懼。隨著安琪和陸辰的深入調查,他們發現,所謂的“鬼魂”並非來自超自然世界,而是人類內心深處的痛苦、對過去的恐懼和對未來的焦慮所製造的幻覺。這些失蹤者的“消失”並非某種外部力量的控制,而是他們選擇逃避過去無法承受的創傷。
在這條看似沒有盡頭的調查之路上,陸辰和安琪意識到,他們不僅要揭開失蹤案件的真相,還必須面對人類心理深處最黑暗的部分。
馮醫生的病案
一切的線索似乎指向了馮醫生——一位曾在廢棄醫院工作多年的精神科醫生。他是醫院歷史中的一個關鍵人物,雖然許多關於他的記憶都已經被鎮上的居民遺忘,但安琪透過查閱醫院的檔案資料,發現了馮醫生曾經處理過的一宗神秘病案。
“馮醫生當年處理的這起病案似乎與失蹤案件有關。”安琪說著,把一份病歷遞給陸辰。
病歷中提到的患者是一名名叫張林的男性。張林曾在醫院治療期間表現出極度的不安和抑鬱。最初,醫生們診斷他為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他曾經在軍隊服役,目睹了不少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張林的病情不斷惡化,馮醫生幾次調整治療方案,但始終未能有效緩解其症狀。
最讓人不解的是,張林的死亡原因始終成謎。病歷記錄顯示,張林在一次治療後的凌晨,突然消失不見。幾天後,他的屍體被發現,死於窒息,但屍體沒有明顯的外傷。更為奇怪的是,屍體被發現時,張林的表情充滿了恐懼,彷彿死前經歷了極大的精神折磨。
“馮醫生處理的這起病案一定藏著什麼重要線索。”陸辰皺眉看著病歷,“根據病歷的記錄,張林的死亡看似是一場意外,但為什麼沒有外傷,為什麼會是窒息?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在死亡前經歷了極大的精神痛苦?”
安琪點頭,“馮醫生的治療方式相當冷酷,他似乎對患者的精神狀態缺乏足夠的關注。許多患者都反映過,他在治療中缺乏同情心,常常忽視病人的心理感受,甚至有患者因為他過於嚴苛的治療方式而憤怒。”
這讓安琪聯想到了一些失蹤者的病歷。似乎許多失蹤者的情況和張林類似,都曾經在馮醫生的治療下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情緒壓迫。安琪推測,馮醫生的治療方式可能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甚至讓他們的內心創傷變得更加難以承受。
恐懼的源頭:創傷與逃避
經過多次的討論和分析,安琪最終形成了一個理論:“這些失蹤者並非因外部的‘鬼魂’所致,而是他們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創傷逐漸吞噬了他們的理智。他們的失蹤,實際上是一種逃避——逃避他們無法承受的過去和痛苦。”
安琪的推測並非空穴來風。許多失蹤者的情況與他們過去的創傷和未解的痛苦息息相關。李珊曾遭遇過親人的喪失,黃琪的婚姻破裂帶來了深刻的孤獨感,張林則是目睹戰爭暴行而心靈受創。每個人的失蹤背後,都有一段無法解開的過去。
陸辰看著安琪,深深地嘆了口氣,“人類的恐懼真是可怕的東西。當一個人被過去的創傷所壓垮,他可能會選擇逃避,不再面對現實。有些人可能會選擇沉溺於自己的幻想中,而有些人則直接消失。”
安琪繼續說道:“人類的大腦會用各種方式來保護自己。比如這些失蹤者,他們的大腦可能認為‘消失’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透過‘消失’,他們可以擺脫自己無法面對的痛苦和恐懼。正如你所說,這種恐懼可以讓人做出極端的選擇。”
重新審視馮醫生
陸辰和安琪繼續深入調查馮醫生的背景,試圖揭開他與這些失蹤案件之間的聯絡。透過詢問醫院的老員工和查閱馮醫生的個人資料,陸辰發現了更多令人不安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