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前,然使之塞口,恐非所長。況……”斟酌了一下詞句,然後才說:“妙才將軍常身先士卒,若有蹉跌,恐搖軍心。”
曹操說大家夥兒都是自己人,你就別特意給夏侯淵塗抹光彩啦,什麼“乃常身先士卒,若有蹉跌”,說白了,妙才用兵過於輕脫,徒恃其勇,而不夠謹慎,特別容易被人玩兒了斬首,我也勸過他好多回啦,他就是不聽——“如之奈何?”
是勳心說我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真不方便直說啊。在原本的歷史上,夏侯淵後來就折在這“徒恃其勇”上了,倒不能說他有勇無謀,可是往往衝鋒在前,完全不顧自身的安危。結果定軍山一戰,劉備放火焚燒鹿角,夏侯淵親自上陣,跟張郃東西相救,眼瞧著張郃那兒扛不大住了,他就把自家麾下兵馬陸續調去增援,結果導致主將身邊兵力薄弱,被黃忠一個衝鋒便斬下了首級。
曹操經常告誡夏侯淵:“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不是說夏侯淵是匹夫,而是說他遲早死於匹夫之手——那傢伙的脾氣就跟孫策是一樣一樣的,所以最終結局也都一樣糟糕。
因此是勳建議,得給夏侯淵再派幾名相對持重謹慎的部將。曹操問他心目中可有合適的人選?是勳伸出手指:“張儁乂、郭伯濟可也。”
當然啦,光靠那倆肯定還不夠——原本歷史上的漢中之戰,張郃是夏侯淵的副將,郭淮是夏侯淵的司馬,不還是讓主將給人砍了麼?所以說,還得多加一個重量級的參謀——“司馬仲達、諸葛孔明,擇一乃可。”
在原本的歷史上,那倆一個攻、一個守,長期在隴上拉鋸,塑造了軍事史上空前的輝煌戰績,那麼如今想起來把誰安排在西線為好,是勳當然會舉這二位啦。但是沒必要把他們全都派過去,給出一個,便可為龐士元、法孝直之敵也。
曹操沉吟少頃,點一點頭:“仲達可也。”司馬懿現任幽州刺史,諸葛亮跟隨曹操遠征了一回關中,深受器重,建國後即任用為散騎常侍,為中書檯的屬官。曹操的意思,派一員文吏去給夏侯淵做參謀,並主掌物資調運事,那麼最合適的便是使其人接替趙顒擔任雍州刺史。諸葛亮終究年紀太輕,資格太嫩,官位也不夠高,不可能直接升為一州刺史,而把司馬懿從幽州平調過來便相對允當了。
雍州方面如此部署,荊州方面,則使徐晃屯駐江北,于禁屯駐江南,一方面監視瑟縮在江陵的劉表,另方面作為徵吳的預備隊。曹操打算起兵八萬,並徐州陳矯、廬州太史慈,共伐江東,同時命魯肅率廬江水師順流而下,以牽制江東水軍,派魏延率幽州海船南下廣陵,再次騷擾吳、會沿岸。
魏文長……文昇自從被是勳從鄉下發掘出來以後,即遵照其本人意願,把他送去太史慈身邊,接受指導、聆聽教誨。這些年太史子義帶著魏文昇一直屯駐在九江,防堵孫吳,小仗常有,大仗寥寥,所以小魏也沒立下什麼不得了的功績,純粹是按部就班地往上升。估計將來史書寫其傳記,開篇也就寥寥數語而已:
“魏延,自文昇,義陽人也。是勳使荊州,過義陽,時延未冠,夤夜往謁,勳奇之(所謂“為尊者諱”,總不會把小傢伙被逼過來賣屁股的事兒也給記上吧),薦於太史慈。慈目延為弟子,使如臂膀……”頂多再加上曹操親自給魏延定下“文昇”表字的事兒。
可是就因為魏延一直跟著太史慈在江北活動,比起絕大多數曹營將領來,對水戰多少有點兒心得,所以是勳離任幽州,曹操就派魏延北上以掌海軍。這回要是隨同曹操南征,便有機會立下大功啊,是勳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