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2章 開科取士

天啟八年

正月十六日

大朝會

尚書令謝雲上奏,求開科取士。

自隋朝首創科舉雛形,到唐開始成為取士標準後。

科考也是諸多學子的晉升之階。

趙崢自主政以來,科舉這玩意兒早就被他忘到腦後去了。

他習慣的方式還是,舉薦後,他再進行面試。

這種方法其實很高效,這年頭,知識還是大多掌握在氏族手中。

平民百姓想學習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更別提更高深的一些知識。

科舉從宋朝才算勉強趨於平民化,第一位科舉出身的平民宰相,呂蒙正就是北宋才出現的。

可見此前的科舉實際就是世家大族的政治遊戲。

大唐的平民宰相馬周,並非科舉出身,算是常何舉薦的。

就是那個玄武門守將常何。

不過,今天謝雲提及這個科舉,趙崢並不認為是他打算把科舉玩兒成世家子弟進入朝堂的政治遊戲。

“大王,如今三國遺民,日漸富庶,卻無晉升之門,民間怨聲載道,長此以往,必將生亂。臣請開科舉,對蠻夷施以王化,一來可以讓這些遺民自發學習我華夏語言文字,二來給予他們晉升的希望,想來就不會再生亂心。”

中書令王貞琳眼睛一亮,教化蠻夷好啊,必須支援!

他也上前一步:“臣附議,自開國以來,對三國遺民王化有所缺失,基層不得不任用三國遺民充斥六曹官吏,若不能書同文,則於後世大不利!”

侍中陳若琳也道:“臣請增加村塾,教以文字,為遺民開蒙,若有良材則舉薦入縣學!”

如今大燕,漢人都居住於城市,所以縣小學漢人都是上的起的。

但是還有大量的三國遺民,他們的村落遠離城鎮,指望幾歲的小孩兒走幾十裡甚至上百里去縣裡上學,實在不合實際。

所以基層教育還是需要增加村這一環,村塾只需1名教師即可,只教蒙學內容,都不需要太多的學識。

百官見三省宰相都建議開科取士,教化蠻夷,給他們一個晉升的渠道。

他們也趕緊附議。

謝雲見百官都支援,膽子也壯了許多,又道:“大王,此乃臣多日準備的條陳,請大王過目!”

“呈上來!”

“諾!”

趙德全雙手捧著謝雲的奏疏遞給趙崢。

謝雲準備的很充分,但是大體框架依舊是大唐的那一套。

分明經科與進士科。

明經科,主要考試的內容是對儒家經典的掌握程度,以及時務策。

進士科,則是考校考生的政治見解與文學創作能力,也就是文采。

謝雲上書的條陳,說的比較含蓄,朝會上也沒敢直接點出來。

實際他的意思就是,覺得趙崢這套強壓的辦法遲早會出問題。

人吃飽後就會有新的追求,低俗一些的就是飽暖思淫慾。

但是更多的是希望可以獲得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話語權。

古往今來莫不如此。

大燕連續七年大豐收,民間存糧已經過剩到不得不製成酒精、糖漿、甚至飼料的地步。

前幾年還能出口一些到大唐,最近幾年,只能出口副食品,甚至酒精、糖漿這些工業產品的地步。

糧食產量陡然翻了4-5番,大唐如今也不缺糧食了。

趙崢對扶余人的態度是極其強硬與殘忍的。

反正一句話,不聽話的直接殺,不太聽話的,送去補充開荒兵團,開荒不是說丟過去自生自滅的。

趙崢也是有組織有規劃的,基本上哪邊兒的兵團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