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章 鏡中人

案件進入了一個更加複雜的階段。原本看似直白的謀殺案,現在變得撲朔迷離。楊蕭的死亡,竟然與她內心的崩潰密切相關。陸辰逐漸意識到,這並非單純的外部暴力所致,而是一個深刻的心理崩潰過程,而這場悲劇背後,似乎每個人——楊蕭的丈夫李傑、她的朋友劉婷、陳靜——都在無形中參與其中,成了她內心破裂的一部分。

“你才是殺手”——這句血字依舊刻在楊蕭死亡的現場,成了案件的關鍵謎團。陸辰坐在辦公室裡,靜靜地看著案卷中的照片,心中五味雜陳。鏡子中的字跡,彷彿不是她對某個外部敵人的控訴,而是她內心自我審判的結果。楊蕭並沒有指向一個具體的兇手,而是將責任歸咎於自己。她的死亡,或許並非外力所致,而是她內心崩潰的一種最終宣洩。

安琪也深感不安。在她的心理學視角中,楊蕭身邊的每個人,包括她自己,都與這場死亡密切相關。安琪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觀點:“也許兇手從來不是某個具體的人,而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鏡中人’——那些無法逃避的情感衝突和壓抑的恐懼。”

鏡中人:內心的對峙

陸辰思索了一會兒,點了點頭。他知道,安琪的推測並非毫無道理。楊蕭的死,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謀殺,而是她與自己內心的鬥爭——她無法與那些壓在心頭的痛苦、失敗和背叛和解,最終選擇了自我毀滅。

陸辰在辦公室裡來回踱步,回憶起案件的每一處細節。楊蕭那天死去時,鏡子上留下的字,是她用手指在血跡中勾畫出來的。按理來說,血液的凝結應該已經讓手指難以書寫,但她依舊堅持做出了這個動作,這彷彿是一種內心極度掙扎後的最後自我宣洩。陸辰不禁想,或許她真的陷入了自己內心的迷霧中,無法自拔。每個細節,彷彿都在提醒他——這不僅僅是一個謀殺案,而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對話,一場她與自己內心的鬥爭。

“她可能無法再面對自己的內心了。”陸辰喃喃自語,“那個‘殺手’,或許只是她自己。”

安琪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你覺得,她是不是早就知道了,自己是怎樣的人?她的選擇,或許是對自己的最終裁判。”

陸辰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繼續看著那些照片。他想起了楊蕭最後的時光。那些深埋在她內心的痛苦,或許在死亡之前已經積累到了無法承受的程度。她一方面成功地掌控著外界的形象,卻一方面無法面對自己內心的裂痕——來自丈夫的冷漠、朋友們的競爭、事業上的壓力,所有這些都無形中壓垮了她。

內心的崩潰與外界的壓迫

陸辰意識到,楊蕭的死並不僅僅是對她個人悲劇的終結,而是這場圍繞她生活的所有人心中深藏的罪惡的集體迴響。

從李傑開始,楊蕭的丈夫,顯然對楊蕭的事業成功心生嫉妒。婚姻中的裂痕加劇了李傑對她的不滿。楊蕭總是高高在上,處事得體,事業蒸蒸日上,而李傑始終處於一種隱形的陰影中。雖然李傑口口聲聲說自己支援楊蕭,但其實,他早已心生埋怨,甚至在楊蕭死後表現出的冷漠,簡直讓人無法忽視。李傑並不是個冷血無情的人,但在婚姻中的失敗與壓抑,極有可能催生了他內心的憤怒與不甘。

然後是劉婷——楊蕭的好友之一,曾因為事業上的競爭與楊蕭產生過劇烈的衝突。她嫉妒楊蕭的成功,尤其是楊蕭的迅速崛起與她的內心自卑相對立。雖然她表面上對楊蕭的死感到悲痛,但從她與楊蕭的過往來看,她心中的嫉妒和不滿,早已根深蒂固。劉婷始終處在一種“無法擺脫楊蕭影子”的狀態,而她的情感,極有可能在無意識中催化了楊蕭的內心危機。

至於陳靜——楊蕭的大學好友,表面上冷靜、理性,但內心深處,陳靜的虛偽和自卑同樣不容忽視。她表面上堅強,卻對楊蕭過於成功的生活感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