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到——不管怎麼說,林縛都是首次回門省親的新姑爺,顧府為他的到來自然也是提前就張燈結綵。
林縛先在大堂給顧悟塵、顧夫人行過禮,眾人再一起到後園的角亭裡用餐,也無他人,就趙勤民、楊樸、張玉伯、柳西林幾個顧悟塵最親信的人,別的一些人也不在江寧。
“浙東局勢雖急,但是魯西北三十萬民夫逆亂為賊對朝廷震動更大,還好淮口的信路未斷,能及時收到朝廷的處置,”顧悟塵將最近幾天來的勢態發展說給林縛聽,“朝廷使嶽冷秋率長淮軍北上剿匪,江淮總督其權不改,兼督中州、山東剿匪事,他的請罪摺子上的正是時候,朝廷這時候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頂替他的位子,在豫南也只有長淮軍可調……”
林縛早就猜到這樣的結果,也不說什麼。
顧悟塵到底是有些心不平,說道:“長淮軍在濠州是打過幾回無關痛癢的勝戰,但是洪澤寇是主動撤出濠州,嶽冷秋也能腆著臉以大功自居,甚至暗中使人稱長淮軍為嶽軍,當真以為朝廷所立近四萬長淮精銳是他的私兵……”
林縛倒想起另一個時空的岳家軍來,倒像是在附和顧悟塵的嗤鼻一笑,僅僅打敗幾股流民叛亂武裝,證明不了什麼。不過林縛還不相信嶽冷秋根基未穩之時,就敢拿長淮軍以嶽軍自居,這麼說多半是顧悟塵對嶽冷秋懷怨甚深的緣故。
“調寧海鎮軍入浙,寧海都尉孟義山改任兩浙提督,擢董原為兩浙宣撫使兼督兵備事,”顧悟塵說道,“董原不聲不響的,我們確實疏忽了……”
董原率了十營精銳進浙,又有兼督兵備事的名義,便有以宣撫使節制提督及諸將官的軍權,就差總督頭銜了,這也是資格稍淺的緣故。
林縛不想在董原的問題多說什麼,問道:“那空出來的維揚知府誰來補上?”
“沈戎,”顧悟塵說道,“董原與嶽冷秋的薦書同時抵京,這顯然是密謀已久的一樁交易……”
林縛轉念想起李卓這次給他的信裡未曾提到董原,甚至也沒有對危急的浙東局勢說什麼,一方面是相信林縛會有更準確的判斷,另一方面也許是對董原有所失望的緣故。
董原雖出自李卓門下,但林縛幾乎沒有跟他打過交道。
就像當初邵武鎮軍在濟南能給嶽冷秋拉走近一半的兵力一樣,林縛也不會認為董原出自李卓門下,就一定跟李卓一樣對朝廷忠心耿耿。
事實上從董原在維揚執行期間的諸多事能看出他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物。不過董原能搶走一步,先提兵去浙東,也是他眼光、能力過人。
浙東勢態不明,奢家直接出兵的跡象非常明顯,浙兵大潰,倉促起兵馳援浙東實際是禍福摻半的事情。要是顧悟塵有膽氣,直接東陽鄉勇繞過江寧西南走陸路直撲湖州,動作就未必比董原慢——事實上,顧悟塵那時比誰都清楚江東左軍在嵊泗諸島所取得的戰略優勢。
可惜顧悟塵當時做的是相對保守的決策,是希望東陽鄉勇乘船而下,走平江府進入浙東,即使是猝然遇敵,也有江東左軍在側援應,不至於成為孤軍。
機會只有一次,錯失了就不會再來,沒有什麼好可惜了。
董原能不能在浙東站穩腳,也看他有沒有能力鉗制住奢家在浙東擴張,當然也與虞萬杲能不能在閩北牽制住奢家主力有關。就當前的勢態來看,董原很可能只有一兩個月的時間能在錢江北岸組織防線了。董原手裡除了六千維揚軍,也就五千寧海軍以及數千殘兵能用。
“雖無薦書,朝廷倒也知道東陽非庭立不能主持,拔擢庭立出任東陽知府,”說到這裡,顧悟塵臉色和緩一些,也非沒有他們這邊的好處,“我將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