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止向泉源,”
“常年送來清亮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語言。”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想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霜、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霓虹。”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生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全場寂靜的連呼吸聲都幾乎消失。
只剩下了王程不停移動粉筆的聲音。
那一個個文字,彷彿一個個鐵錘一樣,敲擊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讓每個人的臉色都異樣,有興奮的,有懊悔的,有堅定的,有無奈的……
每個人,都瞪大了眼睛看著黑板上的那一行行文字。
看著王程的背影!
看著王程那還帶著稚嫩,彷彿小孩子一樣的臉龐。
這……
真的是他寫的愛情觀?
呼……
下一秒。
現場響起了整齊的深呼吸聲音。
汪紅伊,陳雨琪,梁小靚,韓雷,溫紅倫等兩所名校的師生們,以及旁邊的姜思華,王建彬,鄭寧,胡君等評委們,都是面色潮紅,不斷的深呼吸來讓穩定自己的情緒,不然他們可能會激動的叫出聲來。
這首致橡樹,對諸多年輕人的震撼,比剛才的一代人對諸多老一輩文人們的震撼更甚。
畢竟,這一代年輕人從小基本上都生活富足幸福,什麼都不缺,也不怎麼迷茫,所以對一代人以及再別康橋這種詩都沒有發自內心的震撼,只是覺得這兩首詩寫的非常好,卻沒有一種心靈深處的認同。
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
可是,這首致橡樹所闡述的愛情觀,卻是彷彿一根針一樣,直接刺入了汪紅伊,梁小靚,陳雨琪等人的心靈深處。
文字當中所描述的橡樹和木棉的那種愛情,絕對是新一代獨立男女們最渴望的愛情觀。
而汪紅伊本身想寫的一首關於愛情的詩作,想表達的也是類似這首致橡樹的一種愛情觀,但是卻遠遠沒有這首致橡樹所表達的形象和深刻,更沒有那種發自靈魂深處的沉重以及一種浪漫。
看著這首致橡樹,汪紅伊有些痴迷,心中自己所想的那首詩和這首致橡樹相比,不能說是垃圾吧,也只能說是沒什麼用了。
梁小靚,陳雨琪,羅學亦,肖道林等人更是臉色有一絲蕭瑟落寞。
他們本想用現代詩,在現代詩領域上和王程碰撞一下,找回一些自信,甚至可能有機會贏一次,那也能挽回一些他們的顏面。
可是!
看著這首致橡樹,以及之前的一代人,和再別康橋。
他們所有人都有些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