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之中。

這就是長篇小說《心理罪》的內容。很難明確地說出它的分類,校園恐怖?刑偵紀實?還是懸疑?但有一點可以確認,這部小說寫得很流暢並且引人入勝。一則敘述簡潔;二則那些集世界變態殺人大全的殺人手法,確實給人以強烈的感官刺激;三則作者佈下重重迷霧,不由自主帶著讀者和他一起思考,一起破解背後的疑問。在這種情形下,書一旦拿起,也就很難放下了。

我認為,《心理罪》集中了很多暢銷小說的特質。快速、清晰、冷峻的敘述,嚴密細緻的鋪墊,恰到好處的包袱抖露,以及合拍的分析穿插其中。作為日常的消遣也好,作為犯罪心理學的知識普及讀本也好,都有著它不可抗拒的魔力。它能把複雜的理論透過故事解釋得深入淺出,又不會讓解釋佔據過重的份額。這樣,讀者很快就會掌握作者的思維方式,並且有了能力跟著作者在後面的案件中分析思考,成了故事的參與者。這也是作者高明的地方。

只是《心理罪》不太適合作為睡前讀物,因為它很可能叫人睡意全無,打算一口氣讀完。

當然,不管什麼分類,《心理罪》首先還是一部小說。小說就要刻畫人物,給讀者感動。這部書裡,給我印象最深的,實際上是一個不起眼的細節,那就是為了防止犯罪再次發生,警察們開始了一個月的長期的蹲守。在書中,作者描述了一個警察吃盒飯的細節:“男警察們吃相粗魯,大口吞嚥著已經有點變涼的飯菜,偶爾有人咬到了沙子也囫圇嚥下。女警察們聚在一起,小聲議論著飯菜的味道,彼此你夾一塊肉段,我夾一塊帶魚。”這種類似白描的的寫法,同樣給人強烈的感動,感覺出破案的艱辛。

最後,系列殺人案終於真相大白,兇手是一個與主人公有著相同教育背景、經歷甚至性格的人。所不同的是,兇手“沒有對專業應有的敬畏與責任”,這才導致了爭強好勝以及遭遇挫折後的仇視與報復。也許,這就是作者隱藏在故事中的深意。今天,研究生方木作為正義的一方,終於破解迷題,但是明天呢?如果不能堅持心理的底線,又會發生什麼?

《心理罪》是作者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但在這部書裡,作者體現出了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敘述風格,甚至故事的發展都帶有濃重的犯罪現場氣氛。顯然,這是作者所獨有的,也希望作者能堅持獨特風格,讓方木的故事能繼續發展下去。

最後透露一點,作者雷米是一名警察。警察具有敏銳的感覺很正常,難得的是警察能夠如此有條不紊地寫作,有這樣從容不迫的風格。這讓作者更像個老手。實際上,他已經是個講故事的老手了。

恐怖外衣下的悲天憫人

文/蓮蓬

長期以來,我都很難給雷米的《心理罪》一個準確的定位。它毫無疑問是一部型別化的小說。懸疑?驚悚?推理?恐怖?似乎每一種元素都在《心理罪》中得到了體現,而又很難將其簡單劃歸入某一種型別。雷米自己給作品的定位是:犯罪小說。說實話,我對是否接受這種定位猶疑不決,因為,《心理罪》實在是太特別了。

作為一個恐怖文學社群的首席版主,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已經看過了太多的恐怖文學作品。從韓日式的無處不在的心理驚悚,到歐美式的血肉橫飛的感官刺激。審美會疲勞,恐怖同樣也會疲勞。在已經難有作品引起我的閱讀興趣的時候,雷米的《心理罪》讓我的精神為之一振。

我得承認我被嚇到了。整個閱讀過程是一個白天和一個夜晚,即時在9月,我仍然能感覺到背後襲來的陣陣涼氣。那不是某種虛無飄渺的超自然力量,而是一種真實,殘酷到你無法想象,難以接受。

在我幾十年的人生歷程中,雖然不能說一帆風順,但是也算波瀾不驚。我一直以為所謂罪惡只會出現在電視劇中、法制節目中,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