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設宴作樂,三人便坐在殿中說笑,少頃,翠雀進來稟報:“娘娘,三位閣老求見。”
郭太妃和姜太妃對視一眼,起身道:“娘娘,如此我們就先告退了。”
劉海月點點頭,也沒再留她們,“去吧,晚些我再找你們一道用晚膳。”
郭太妃二人一走,蔣仲庸等三人就在翠雀的引領下進來了。
“三位閣老聯袂前來,可是有何要緊之事?”等三人行禮事畢,劉海月便問。
“打擾太后娘娘,惶恐之至,臣等前來,確有兩件事需要娘娘拿個主意。”蔣仲庸作為首輔,自然是代表三人開口。
劉海月如今並沒有垂簾聽政,但蔣仲庸三人都不是權臣的料子,皇子年紀幼小,他們遇事不敢擅專,往往都會先來垂詢劉海月,原本三人也以為這只是為了場面上好看而已,這位太后畢竟是後宮女子,又年輕得過分,估計很難提出什麼振聾發聵的建議。
上次為了到底要不要讓外國使節到大梁來旁觀新皇登基大典的事情,三人頗有些不同意見,蔣仲庸和馮中老成持重,認為最好還是邀請他們,以免各國,尤其是羌國那邊以此為藉口生事,不過俞靈運卻覺得這種非常時候不要節外生枝。
三人意見不統一,最後不得不請劉太后來仲裁,劉太后一言拍板,我們大梁的皇帝用不著他們認同,新帝一日未登基,江山社稷一日便沒有主心骨,臣子們心裡也會覺得惶惶然,難道別國藉故拖延不來觀禮,我們就一直拖著不讓新帝登基不成?自然不必邀請了。
自那之後,三人才意識到這位劉太后非是年輕可欺的人,她幫先帝瀏覽奏章,代為批閱的事情,三人也略有耳聞,實在不能將她與一般後宮女子相提並論。
劉海月聽得三人的來意,便道:“蔣首輔且等等,杜鵑,你去請陛下來一趟,就說有事相商。”
杜鵑領命而去,劉海月這才對三人道:“三位稍安勿躁,陛下雖則年幼,卻也是九五之尊,萬事不可繞過他去,等陛下來了,首輔再說不遲。”
蔣仲庸等人知道她這是想讓皇帝旁聽順便學習,開始接觸政事,皆道:“娘娘深謀遠慮,臣等有所不及。”
那頭趙與嘉還在跟著太傅學習前朝大唐的《貞觀政要》,聽聞母后傳喚,便跟著杜鵑匆匆趕來。
“兒子見過母后,母后安好!”
“臣等參見陛下!”
“請起!”趙與嘉有模有樣地抬了抬手,走到劉海月身邊。
劉海月噙笑:“打擾皇上讀書,是哀家的不是,回頭哀家會跟太傅大人賠不是的,蔣大人他們有要事要說,哀家特地將皇上請過來,參詳一二。”
話裡話外,給予兒子足夠的尊重,並不因為他年紀小就忽略或跳過。
母親的濃濃愛護之情,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言一行中,趙與嘉自然能夠領會。
劉海月道:“蔣大人有何要事,還請細細說來。”
蔣仲庸拱手:“一者,是諸王進京之事,陛下已然登基,諸王之中有路遠者,如今尚且未曾到京,是否需要讓他們原路返還?”
劉海月搖搖頭:“他們既然已經出發,如何好讓他們原路返還,自然是要留他們在京小住時日,如今只怕也就康王未到了吧?”
蔣仲庸:“是,正是康王。”
劉海月道:“康王靖難有功,若是沒有他,現在指不定大梁會成什麼模樣,先帝在時因局面未定,康王又需鎮守邊疆,不能大肆犒賞,實屬遺憾,如今新帝登基,自然還要對康王撫卹嘉獎一番,免得寒了功臣的心。”
蔣仲庸:“是,臣等記下了,只是康王一來,禮部當以何種規格相迎?諸王之中,康王如今功勞最大,若是以尋常藩王之禮,恐怕不合適。”
劉海月轉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