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想不到會有這麼多的幕後故事。
暢銷書往往具有時效性。
這本書主打的是慕姍姍華國電視臺主持人的身份,以及《京城人在紐約》的影響力。
發行的時間越晚,《京城人在紐約》的影響就越低,除非是等到明年十月份的金鶯獎,這部電視劇獲得大獎的時候,才會出現反彈。
無論是慕姍姍還是出版社都不可能等上一年的時間。
林子軒看過樣書,裡面有不少他們在紐約生活和工作的照片,這是慕姍姍精挑細選後提供給出版社的,每一張都具有紀念意義。
由於有了這些照片,增加了書籍的印刷成本,定價是十五塊錢,略顯貴了點。
出版社第一批印了五萬冊,看看市場反應,結果反饋回來的銷售資料非常好。
這畢竟是第一位華國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出書,還牽扯到熱播的電視劇,讀者都很有興趣,看了後能瞭解在美國的生活常識。
透過這部《我在美國的180天》,讀者看到了慕姍姍的另一面,她的感情生活和工作態度,她不僅是個主持人,還拍攝了紀錄片,非常認真努力。
其中,林子軒寫的序言受到青年男女的熱捧,就像是看一部青春愛情小說。
這麼多因素加起來,勾起了讀者的好奇心,造成了書籍的熱銷。
對於這次的籤售會,慕姍姍一開始拒絕了。
她在電視上主持節目沒什麼,那是工作,私下裡並不想過多的拋頭露面,更喜歡安安靜靜的過日子,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開。
何況,華國電視臺對主持人有嚴格的要求。
出版社為了追求銷量,極力鼓動慕姍姍,籤售會是目前的一種潮流,能起到宣傳的作用,現在都是市場經濟了,要一切向錢看,連作家都下海經商了。
“你說我要不要去?”慕姍姍詢問道。
“還是去吧,你不能一輩子呆在華國電視臺,以後總要走出來,這種情況很難避免。”林子軒建議道。
隨著地方電視臺的發展,華國電視臺的地位雖然還是不可撼動,但觀眾有了更多的選擇,而且,地方電視臺更為自由。
林子軒和慕姍姍都有一種不願意受到拘束的性子,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兒。
這個年代的青年其實都一樣,有一顆不安分的心,只是有人性子急,有人走的穩。
他們在上午九點半來到新華書店,籤售會在十點舉行,時間是一個半小時。
在新華書店的門口掛著一條橫幅,上面寫著“著名主持人慕姍姍小姐書籍籤售會”。
華國電視臺有規定,主持人不能打著電視臺的旗號在外面辦私事,所以橫幅上沒有加上“華國電視臺”的字樣。
這是慕姍姍請示了臺領導之後的結果。
在書店內,出版社早已準備好了桌椅和書籍,還請了報社的記者前來,籤售會後,慕姍姍還要接受記者的採訪。
都是為了宣傳。
還沒到十點鐘,就有讀者開始排隊了,慕姍姍在京城的影響力不小。
籤售會開始,林子軒站在一旁看著慕姍姍坐在那裡微笑著和讀者交談,並在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送走這位讀者。
整個過程很順暢,沒有出現意外狀況。
接下來的半小時,慕姍姍接受了《京城晚報》的專訪,聊了聊寫作這本書的緣由,都是些場面話,足夠記者寫一篇稿子了。
拒絕了出版社邀請的飯局,他們離開了新華書店。
“簽了這麼多,手都酸了。”只有兩個人的時候,慕姍姍抱怨道。
林子軒幫著慕姍姍揉著手腕,走到車子前面,開啟車門,讓慕姍姍坐進去。
今兒是立冬,倆人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