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親自擬的,去年江淮一帶決堤,嘉禾帝至今記憶深刻,因此便將此事拿出來舉例,讓考生分析形成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曹榮看過呈上來的策文,十篇裡面只有一篇分析得面面俱到,但成因……策文中其中一點直指管理堤壩的官員不作為,事前沒有上心,得過且過,事後才急於補救,然為時已晚,才會導致十數萬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朝中人人都知道,堤壩一事向來由工部在管,這篇策文分明就是在說工部尚書孫進不作為,而孫進,又是豫王當初舉薦的。不是擺明瞭說是豫王的問題嗎?
曹榮並不知道這樣一篇文是如何被選上來的,雖然說的都是實話,可他難以想像,皇上看了以後會有何感?
「你說就是了,無論是對是錯,朕都不會追究。」嘉禾帝一猜就知道他在想什麼,方才他看到那篇策文時也有震驚,可也只是短暫的一會兒,震驚就變成了滿意。
江淮決堤一事,什麼成因他怎麼可能不知道?事發後他不僅派了孫進,還派了許多暗衛去查訪,這一查,查到了許多無人告知他的事情,比如孫進私吞修補堤壩的財款,比如豫王到江淮一帶後,當地官員給他進獻了不少金銀珠寶,還比如前年涼州斷糧一事,竟然也與豫王有關。
嘉禾帝氣過,也想過要懲處豫王好讓他長長記性,可他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淑妃給他哭一哭,鬧一鬧,他的心也就軟了。可他也是一國之君,不能置百姓的生死於不顧,他需要敢諫言的大臣,哪怕最後不得已隱瞞,他也需要知道。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