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座上,李繼義微微點頭,“康俊君,此事由你負責。”
“是。”康俊君應道。
去年晉軍東出,康俊君率領草原部族騎兵在遼東一帶打得不錯,不僅牢牢牽制住了遼州軍主力,還劫掠、殲滅了不少遼東軍。
所以,這一次李繼義依然準備讓康俊軍率領草原部族作戰。
他環顧一週,看向在座的大臣,問道:“此次出征,諸位還有何見解?”
馮哲起身說道:“王上,此次出兵,雖然我朝的重心在南面,但東北方向的遼州節度府不得不防。微臣提議,派出一支偏師北上,在深州,恆州一帶佈防,防禦遼州軍突然南下。”
李繼義微微點頭,同意了這條建議。
雖然遼州節度使劉弘景最近的態度曖昧不清,但是,這些節度使的秉性他太瞭解了。
這群人的眼中只有利益,一旦有機可乘,劉弘景定會率軍南下,攻伐大晉。
馮哲接著說道:“王上,微臣以為,或許可以派遣使者前往幽州,試探劉弘景的態度,若能夠用重金收買,讓遼州軍按兵不動,這是最好的。如果不能,也可藉機觀察遼州軍的軍備情況。”
李繼義聞言,說道:“此計可行。”
接著轉頭看向蓋吉,吩咐道:“蓋吉,使者的人選由你來甄選,務必要挑選一個機警聰慧之人。”
蓋吉躬身行禮,“微臣遵旨,定會精心挑選合適之人。”
這時,戴承新說道:“王上,咱們或許可以派出使者前往唐國,邀請唐國一同出兵攻打魏國。”
他分析道:“自去年唐王登基稱帝后,唐國就開始進行擴軍,可見,唐國並不滿足南方的領土。其次,唐帝的年號依然是“宣武”,可以看出唐帝心中定有北伐之意。若我朝派出使者南下,邀請唐國出兵,唐帝定然會同意。”
李繼義聞言,沉思起來。
蓋吉起身說道:“王上,微臣贊同戴大人所言。以唐帝的種種作為來看,此人野心勃勃,早就對中原充滿了覬覦之心。就算我朝不派出使者,唐國看準時機,依然會出兵北上。”
“既然如此,還不如主動派出使者,與唐國達成聯盟。這樣一來,至少可以知曉唐國的意圖。而且,若唐國出兵,魏國必然要分兵應對,這樣我朝面臨的壓力也會大大減小。”
“不過。”蓋吉話風一轉,臉色凝重的說道:“王上,唐國已經有兩年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這兩年來,唐國不斷休養生息,鞏固南方領土,現在所積蓄的力量非同小可。微臣認為,咱們現在目光不能只放在魏國身上,還應該多多關注南方的唐國。”
“一旦唐國出兵北伐,關中、洛陽、中原、山東等地都將會是唐軍攻伐的目標。微臣以為,咱們也應該提前在這些地方佈局。”
馮哲也起身說道:“王上,蓋大人所言極是。咱們之前一直都將目光放在魏國身上,忽略了南方的唐國。現在看來,唐國的威脅並不比魏國小,甚至,比魏國更大。”
“微臣提議,遼州節度府的事情不能在拖下去了。此次洺州之戰結束後,就應將遼州節度府與遼東之地納入我朝的治下。”
“之後,開始對關中、洛陽、中原等地佈局,與唐國爭奪這些地方。”
李繼義聽完眾人的分析,將目光看向了牆上的輿圖,望著南方連成一片的唐國,他感受到了莫名的壓力。
他緩緩起身,開口說道:“諸位所言甚是。咱們確實需要關注南方的唐國了。唐帝野心勃勃,年號“宣武”,定會對魏國出兵。在我朝與唐國的夾擊下,魏國定會落入下風。依孤看來,在掃平河北之前,不宜渡河南下。我朝還需要魏國在前面頂住唐國的進攻。”
“王上聖明!”眾人讚道。
李繼義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