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人物,策略還有許多其它的東西。所以這種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主杆擺在那裡幾乎是絕不可能動搖的。相對一些宮廷內的爭鬥及一些玄幻的詛咒之類作品,它具有一定的優勢,這是不可否認的。
下面就是在這主杆上如何添枝加葉的事情了,以墨攻為例:
戰役的第一步是宣戰,一般來說在這個橋段中要解決幾個問題,敵我對比,各個人物出場個性及觀點,還有矛盾的所在。其中矛盾所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會一直延續到戰事的各個階段中,並且發生著變化,換句話說,如果戰役的程序為主線的話,那麼這些矛盾就是副線,是線索,暗在的。經過疏理,大體的矛盾有幾點,第一個自然是革離與巷淹中的敵我矛盾,這條線索將一直延續到影片的結尾,第二個則是梁王權力與革離權力之戰,在非常時期,這個權力的交接是極有戲劇性的,第三個則是革離與逸將軍的愛情,這是故事的點綴,很有悲劇色彩,第四個則是將領之間的矛盾,王子與子團等,還有第五個則是百姓對革離的態度。影片宣戰由一箭退敵,梁王讓權以及最後山頭對弈完成。這三個細節將宣戰一節做得十分地充分,而這個過程中,各種各樣的矛盾也出來了,尤其是革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
下面就是火燒甕城一戰。此戰對於革離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革離得到梁國百姓及軍隊的認可全憑此戰。而王子與子團的矛盾也在城頭比箭中很好的解決了。戰勢雖然慘烈,但基本上取得了勝利,這種勝利首先令梁國內部的矛盾得到了很大的緩解,但與趙國的矛盾卻上升了一個層次。
夜間探營是影片的第三階段,這個段落很明顯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不讓這個情節過於單調,於是加入了革離與逸將軍的愛情戲,美酒沙場,英雄美人,這是很能打動人心的,於是我們觀眾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雖然一段落崖的戲份有些做作,有故意為後之悲情作鋪墊的意味,但在戰事中,這個小細節不會太引起人注意的。
射殺偷襲者是影片的一個重點,如果將整個故事用起承轉合來述說的話,那麼這場戲就是轉的開始也是承的結束。這場戲雖然以革離勝利了,但對為其它線索的爆發埋下了伏筆,首先百姓中那暗殺徹底改變了自己的觀念,另外,權力開始彰顯出來,將做為主線出場。而原先的主線將由於這場戲暫時隱去。
殺功臣是影片轉的一個重要情節,當革離退兵之後,權力之爭令梁國內起了很大的變化,革離被迫逃走,而逸將軍被抓,子團被廢,就連公子也被誤殺,而巷淹中卻伏兵在即,這一切似乎都意味著革離所保的梁城已處於絕地。當然,正如觀眾所料的一樣,巷淹中奪取了梁城,梁王成了階下之囚。
奇謀敗敵是影片最後的高潮,最主杆的革離與巷淹中的矛盾也就此解決,而權力之爭也劃上了句號,愛情以悲情收尾,還有百姓的愚昧迴歸及子團的歸隱,這幾個線索都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於是,關於影片的結構便很正常地完成了,以幾大部分為橫杆,以幾條線索為連絡,這是一個網狀的結構,因此整個故事顯得十分地合協。與此同時,各個細節也做得十分到位,例如宣戰一段便設定了三個情節,其它段落也是如此,絕不是僅大段一個內容而做的,於是,骨骼上肉已附焉,這個故事便呈現在觀眾的面前。
除了結構以外,在影片的製作上是非常值得一提的,首先是戰爭場面,多數的遠景鏡頭只是為了提醒觀眾雙方軍隊的勢力對比,而董先生的武打設計也著實令人感嘆,換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