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食非所宜。謙和保護身,惡癘宜緊避。假惜可修真,四大須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戾災害逼。渡河須用筏,到岸方棄諸。造化生成理,從微而至著。一言透天機,漸進細尋思。久久自圓滿,未可一蹴企。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載餘。從容在一紀,決不逾此期。心空身自化,隨意任所之。一切無掛礙,圓通觀自在。隱顯度眾生,彈指超無始。待報四重恩,永減三途苫。後人得此經,奉持為宗旨。擇人相授受,叮嚀莫輕視。
宇宙有至理,難以耳目契。凡可參悟者,即屬於元氣。氣無理不運,理無氣莫著。交併為一致,分之莫可離。流行無間滯,萬物依為命。穿金與造石,水火可與並。並行不相害。理與氣即是。生處伏殺機,殺中有生意。理以氣為用,氣以理為體。即體以顯用,就用以求體。非體亦非用,體用兩不立。非理亦非氣,一言透天機。百尺竿頭步,原始更無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元氣久氤氳,化作水火土,水發崑崙巔,四達坑阱注。靜坐生暖氣,水中有火具,溼熱乃蒸騰,為雨又為露。生人又生物,利益滿人世。水久澄為土,火乃氣之燠②。人身小天地,萬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質,總是氣之餘。本來非我有,解散還太虛。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形骸何時留,垂老後天地。假借以合真,超脫離凡類。參透《洗髓經》,長生無盡期。無假不顯真,真假渾無際。應作如是觀,真與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誰能分別此。
萬物非萬物,與我同一體。幻出諸形相,輔助成生意。有人須有物,用作衣與食。藥餌及器皿,缺一即不備。飛潛與動植,萬類為人使。造化思何鴻,妄殺即暴戾。蜉蝣與蚊蠅,朝生暮死類。龜鶴糜與鹿,食少而服氣,竟得多歷年,人何不如物,只貪衣與食,忘卻生與死。苟能絕嗜慾。物我皆一致。
凡夫假作真,美衣為體飾,徒務他人觀。美食日復日,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不暇計生死。總被名利牽,一朝神氣散。油盡而燈滅,身屍埋壙野。驚魂一夢攝,萬苦與千辛,幻境無休歇。聖人獨認真,布衣而蔬食,不貪以持己,豈為身口累。參透天與地,與我本一體。體雖有鉅細;靈活原無異。天地有日月,人身兩目具。日月有晦明,星與燈相繼。縱或星燈滅,見性終不沒。縱成瞽目人,伸手摸著鼻。通身俱是眼,觸著知物倚。此是心之靈,包羅天與地,能見不以目,能聽不以耳。心若能清淨,不為嗜慾逼。自知原來處,歸向原來去。凡夫與聖人,眼橫鼻長直。同來不同歸,因彼多外馳。若能收放心,提念生與死。趁此健身驅,精進用心力。洗髓還本原,凡聖同歸一。”
此道一出,眾人皆驚。不是太高深,而是簡單卻能夠直指大道真理。讓人都明白了道不是晦澀難懂就是道,而是大道至簡。
這一下子,讓所有的人都見識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混元仙君,沒有人敢再小瞧於他。
而仙君的道演練完畢,又是過了一千年的歲月。所有的人都回去領悟自己的道還有吸收其他大神通者的道,所以講道完畢全都鳥散巢空,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道場閉關起來。
而洪荒也就此暫時地平靜了下來,而洪荒的兩大勢力也經過這一場戰役傷筋動骨,急需休養生息,不宜大動干戈,所以這一時期洪荒竟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的壯觀景象。
第二捲成長篇第五十二章 助女媧有功成聖自有德
仙君回到蓬萊也是閉關領悟大道,畢竟到了他這個境界想要突破也是不易。看他所在之處是一座孤島,那是——
“
沖天佔地,礙日生雲。沖天處,尖峰矗矗;佔地處,遠脈迢迢。礙日的,乃
嶺頭松鬱郁;生雲的,乃崖下石磷磷。松鬱郁,四時八節常青;石磷磷,萬載千
年不改。林中每聽夜猿啼,澗內常聞妖蟒過。山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