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出股票市場的變化趨勢。”
隨著股票一天天地增值,許多人放棄了工作投身股市。還有什麼比又容易又快速來錢更使人著迷的呢?
貪婪是永無止境的。南海公司股票價格的一路狂漲,導致各種其他股票價格的上漲。股票上市來錢是如此容易,以至於在社會上引起了創辦公司的熱潮,到最後掀起一股公司濫設狂潮。按英國當時的制度,公司必須經國王特許才能成為獨立法人,即成為“特許公司”。但無特許狀公司的經營活動也未被禁止,而政府卻保有禁止權。若干年來的習慣做法是:企業創辦人先成立公司,然後再設法取得特許,或乾脆在沒有特許狀的情況下經營。 txt小說上傳分享
“投機公司”的興起(2)
因此,在倫敦街頭,數百家無奇不有的公司被創辦起來,以此招募股份和發行股票或票籤。這些莫名其妙的公司都試圖將其股票向大眾推銷,然後拿去投機。人們此刻完全喪失了理智,他們不在乎這些公司的經營範圍、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只相信發起人所說的能獲取巨大利潤。而那些沒能儘早買到南海公司股票的民眾,生怕失去碰到下一個南海公司的機會,紛紛把大把大把的血汗錢投入到這些莫名其妙的公司。實際上,這些公司大多數是子虛烏有的“泡沫”公司,其公開業務也往往荒誕不經,但從只有幾便士的窮漢到百萬富翁,無不上當受騙。
麥克斯·韋特在他的危機史著作中把當時創設的公司羅列了出來,總共不少於202家。這些公司的騙局性質,往往在公司的招牌上就標明瞭。現在只略舉幾個,以見一斑,如:
永動車輪開發公司、專營人類頭髮買賣的公司、專營從西班牙進口翠鳥的公司、英國養馬促進公司、利用鋸末製造交易機械的公司、重振格林蘭捕鯨事業的公司、馬保險公司、庭院改良公司、孩童運氣提升公司等等。
只要稍稍思考一下,不難發現這些公司是絕沒有任何營業利潤可言的,然而還是有那麼多的股份公司為它們而設立起來,並實行招募股份,成為投機的目的物。這些新成立的公司有的只持續一兩個星期,就銷聲匿跡了,有的甚至連一個星期都堅持不到就壽終正寢。但大家並不是為了公司本身,而是專為投機利潤而來。一位倫敦的印刷工人登記了一家“正進行有潛力生意”的公司,他聲稱“他有一個新計劃,要籌集200萬英鎊來從事一項利益非常優厚的企業,它的目的暫不宣佈,日後大家都會知道”。 雖然沒人明白該公司到底是做什麼的,但是人們仍然應募這種“企業”,並把他們的錢交出來,在六小時之內這家“公司”賣出了2000英鎊的股票。要知道,2000英鎊在當年可是筆鉅款。不過很快這位印刷工人就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這類騙局公司的名義資本,通常都不少於100萬英鎊。但第一期交款數額很低,半先令、1先令,直到100英鎊,因此,即使很窮的人也能夠參加到投機活動中去。
類似這類騙局公司的設立,都沒有得到議會的准許,或者只是以過時的許可證為根據,都是不合法的。雖然如此,那些社會地位高貴的人也還是會去參加泡沫公司的投機。例如,英國皇太子威爾士親王做了非法創立的“威爾士銅公司”的理事長,並由此而賺到據麥克斯·韋特所說的4萬英鎊,但據鮑尼香說是6萬鎊的利潤。甚至英王自己也於1718年就任南海公司的行政長官,並稱南海公司為他的“愛子”。
此時,整個英國社會只有一個要求:股票!
投機家們則用越來越大的股票發行,或者說用越來越廣泛的股份募集來響應這一要求,行市越漲越高。在1720年夏,投機發展到最高峰的時候,所有這種股票價額,總計約5億英鎊,相當於那時大不列顛全部不動產價值的2倍和當時整個歐洲流動資金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