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成為啟動臟腑經絡功能活動的原動力,並司理後天呼吸之氣、水谷之氣、營衛之氣、臟腑之氣、經脈之氣等。氣功學中所指先天之“傑”是潛藏的內氣,而後天之“氣”則著重指形於呼吸之氣(外呼吸),故《入藥鏡》注:“藏則為惹,形則為氣”。在人體,先天之“炁”與後天之“氣”密不可分。出生後“炁落丹田”,為“呼吸之根”,人在進行呼吸活動時,“先天元始祖炁未嘗不充溢其中。非後天之氣,無以見先天一炁之流行;非先天之炁,無以為後天一氣之主宰”(《入藥鏡》注)。內丹水中要求氣貫丹田,即以後天之“氣”接引先天之“炁”,發動任、督迴圈,以達到所謂“再立胎息”的效果。《入藥鏡》聽說:“先天惹,後天氣,得之者,常如醉。”即指氣功狀態中二氣混合,呼吸綿綿,任督迴圈,身心酣暢的自我體驗。古代先賢透過幾千年的實踐證明,氣功鍛鍊可以充實元氣、調理氣機,以達治病強身之目的,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恬恢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養生家們並以“元氣論”為理論基礎,在實踐中逐漸總結出一整套行氣、養氣的方法和本式,以培補元氣、調暢氣機,有力地推動了氣功學的發展。

元氣論是中國古代傳統的生命觀,對中醫學、氣功學理論體系的確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其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元氣的實質百到現代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仍是一個尚未完全揭曉的謎。近年來有人對元氣進行了一系列探討和研究,如有人從控制論的角度,認為元氣與資訊同樣具有傳遞、儲存、交換的共同特徵,人體透過元氣的調控作用,以維持內環境及內外環境間的陰陽平衡:有人從“場”論角度,認為元氣是一種“動態的生物場”,這種“場”非常活躍,雖看不見、摸不到,但其可產生感覺,能聯絡調節機體內外環境,以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協調;有人從能量的角度,提出“電子激發能假說”,認為激發態分子可透過共振轉移,將激發能傳給別的分子,這一過程就是所謂“行氣”。還有人認為,氣是一種微粒流,其直徑小於602微米,某些還帶行正負電荷;輻射場攝影能提供內氣的指標,說明內氣存在於生命之中,並隨著生命條件的轉化而改變,電量輝光即是內氣存在的表現。儘管日前對元氣的研究還比較粗疏,很多問題尚有待深入,但實踐證明,進一步探討元氣的實質,不僅是傳統的中醫學、氣功學向現代化方向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對揭開人類生命的奧秘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  

道家元神論

神為人身“三寶”之一,雖歷代醫家皆有論述,但氣功古籍所載尤詳。丹道書中義將其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之神又彌“元神”。元,有本無、根本、原始之義。元神是指與生俱來的稟受於先天的神氣,與出生後由外景事物為心所任而逐漸產生的後天識神、欲神有著本質的區別。正如張伯端所說:“失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無神者,乃先天以來“點靈光也;欲神者,乃後人所染氣稟之性也”(《青華秘文》)。近人張錫純也說:“元神者,無思無慮,自然虛靈也;識神者,有思有慮,靈而不虛也”(《醫學衷中參西錄人身神明詮》)。

神本原於先天父母之精。《靈樞本神》說:“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