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回報。善自有報,就算天地都會給予功德加身。”
“和東域認為回禮報恩不同,我們佛門認同的回報方式卻不是給予錢財之物。二位只需多行善事,誠心禮佛就好。”
在東域待了這麼久,清風也深知東域之人對佛門的一些誤解。
就說施恩不求回報,東域之人總會將不求回報理解為不接受回報。
要知道,知恩圖報本就是他們佛門一直堅持的觀點,若是不接受回報反而顯得有些偽善了。
只是他們佛門弟子在行善時本就能獲得功德,佛門三寺也會給予功德點,若是再接受別人回報的錢財之物那便是有損自身德行。
若是在西域,普通凡人的報恩方式便是禮佛和佈施,而修士會選擇幫助遇難的佛門弟子以還恩情。
就算是回報之禮,也不會是錢財之物,一頓用心製作的齋飯、一本親手抄錄的佛經已是足夠。
聽完清風的解釋,李浮生一時有些沉默。
他理解了清風不願收禮的原因,但是多行善事、誠心禮佛這種回報方式他不認同,而且也沒辦法保證能夠做到。
李浮生的祖父看著清風與李浮生的辯駁告一段落,也是鬆了一口氣:“真是抱歉,也是我想岔了,我這就把玉簡給收起來。日後定當多行善事,誠心禮佛。”
一邊將玉簡收回,李浮生的祖父還在內心默默腹誹。
【送禮都不收,還一副為難他的樣子,也不知道這些佛修腦袋裡想的是什麼。】
看著祖父的舉動,李浮生眉頭輕皺,最後還是收回了目光。
正在這時,門外突然響起了敲門聲。
“清風師父,我和了覺師祖過來了。”
意識到了覺和淨心過來了,清風直接將門開啟,放兩人進來屋內。
了覺與淨心行了一禮,然後各自選擇一個座位坐下。
掃了一眼屋內三人的神情,了覺意識到此前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以至於現在的氣氛有些低沉。
他疑惑地眨了眨眼睛,用元力寫字問道:“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清風點了點頭,他就知道了覺師祖肯定能夠察覺到不對勁。
他嘆了口氣,將剛剛發生的事情和了覺說了一遍。
聽完清風的描述後,了覺轉向李浮生,用元力寫字詢問道:“我們是朋友嗎?”
被了覺這麼一問,李浮生有些措手不及。他完全沒有想到對方聽完清風的陳述後,反而會詢問他這種毫不相干的問題。
他和了覺是朋友嗎?
相識已逾一年,他也不認為自己算是了覺的朋友。
他並不是一個像了覺那樣的好人。
相反他嚴格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個儈子手,是一個唯利是圖庸俗可厭的人。
了覺對他真誠相待這麼久,他才願意交付信任,想要報恩。
他不確定了覺如果知道自己是一個儈子手,還願不願意和他成為朋友。
道不同不相為謀,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移除頭腦中紛雜的思緒,李浮生反問道:“你認為呢?”
“我以為我們是朋友。”
得到了覺的回覆,李浮生的瞳孔微縮,一時語塞。
了覺沒有管呆愣中的李浮生,他從自己的儲物袋中拿出了一本手抄佛經,然後遞給李浮生。
李浮生下意識接過,然後有些疑惑地看向了覺。
“臨別贈禮。”
得知這是臨別贈禮,李浮生沉默地看著手中的佛經。
這是想告訴我,回報之禮可以有,但是不必是錢財之物,只要是用心準備的禮物就可以嗎?
許久後,他才開口說道:“若是我到青山寺出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