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脫離了原先的軌道,懊惱的是她此刻正被一大堆問題困惑著,而那地府冥司卻整日的不見。特別是現在哥哥虞子期正和項羽關在書房密談,以她上一世的記憶,他們密談時有提及她與項羽的婚事。但虞子期這次卻因為她的受傷更是怨恨責怪項羽,他會答應麼?
*
就在虞妙弋在房內發愁時,虞府書房的兩個男人卻正劍拔弩張地對視著。雖然,劍拔弩張地繃緊神經的只有虞子期一人,項羽始終平靜地回視他。
“子期兄。”最終還是由項羽打破沉默。
“不必叫得那麼好聽,項大將軍,我虞某人高攀不起。別忘了兩年前你項羽對我們虞家的羞辱。”虞子期這話一出,緊閉著門窗的書房內氣氛立刻凝重起來。
☆、恩怨(下)
“不必叫得那麼好聽,項大將軍,我虞某人高攀不起。別忘了兩年前你項羽對我們虞家的羞辱。”虞子期這話一出,緊閉著門窗的書房內氣氛立刻凝重起來。
“兩年前叔父不小心惹上了官司,我們得不得東躲西藏地避開暴秦爪牙。叔父受了傷,我根本無法離開,而且我那時還是一個朝不保夕的逃犯,我自知配不上妙弋。”項羽誠懇地說道。兩年前,也就是他二十二歲、妙弋十六歲那年。那年對於項羽來說是多事之秋,叔父項梁因為嫉惡如仇,殺死了一個暴秦狗官而被全國通緝,當時他隨著叔父東躲西藏,最後輾轉到吳中,在會稽落腳,一切都還不穩定。
虞家的人不懂如何找到他們,似乎還很急,一開啟信封,項羽看到的就是成親一事。虞家來催親,想起那個愛笑的女孩如今也該是亭亭玉立的十六歲少女,項羽嘆了一口氣。十五及笄,如今因為他,她已經被耽誤了一年。項羽愧疚,可也無法去娶她,以他那時的身份,他如何娶她?能給她什麼?他並不想未來的妻子跟著他東躲西藏。所以,出於總總方面的考慮,項羽最後回了一封“退婚書”,說他身為楚國項燕嫡孫,此生只以復仇復國大業為重,暴秦不除則不成家立室。但項羽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這樣一封“退婚書”竟讓虞公當場吐血而死。
其實當年項羽在虞溪村住的那兩年,虞公對他就頗為賞識,特別是在項羽理直氣壯地回項梁的那一番要學就學“萬人敵”的豪言壯語後,虞公更是直接主動與項梁提出定親之事。虞家雖然從未入世,但是虞公一直以來都是憂國憂民之士,最恨暴秦的惡行,所以,當年在暴秦舉兵伐楚時才會幾近傾家蕩產地給項燕大軍免費送上大量兵器。虞公很欣賞項羽,在項羽留在虞溪村的那兩年,他待他比自己親兒子還親厚,這還引起虞子期諸多不滿。
虞子期自小隻喜歡打鐵鑄劍,對入世一點興趣也沒有,對世道誰強誰暴更是沒大多興趣。但是從小就被虞公捧在掌心的虞妙弋卻有一顆俠義心腸,每每聽他講到暴秦罪惡和楚國遭欺凌時,小妙弋都會義憤填膺,所以在父親的薰陶下,小妙弋立誓非大英雄不嫁,虞公聞言大喜,立刻一頭熱地把女兒許配給項羽。
兩年前,虞公病重,他無論如何都想看見自己的女兒嫁予項羽才肯瞑目,所以,虞家這才不惜重金到處打聽項羽的下落,好不容易打聽到了,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一封“退婚書”,虞公這才當場吐血而死。所以,虞子期從此怨恨起了項羽。
“當年之事,不管如何都是我的錯,項羽自知愧對虞公錯愛,有負他老人家的囑託,此次護送妙弋回家,一是向虞公致歉,二是迎娶妙弋,還望子期兄……”
“致歉?迎親?”虞子期打斷項羽,已然怒不可遏,“這就是你致歉、迎親的方式?為了誘出殷速,你毫不猶豫地以妙弋為餌,害她受傷,差點就被殷速殺害!而她呢?兩年前你的退婚書讓她多尷尬?兩年來她失去了多少笑顏?這些你在意過嗎?明明是大好的姑娘,卻被外面流言蜚語說她是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