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西路軍的命運顯得尤為悲壯,他們不斷髮出告急訊號,期盼援兵的到來。
然紅軍此時正陷入與國民政府的緊張談判中,和平協議的達成已迫在眉睫。
援救西路軍,無疑會為國民政府提供破壞和談、挑起內戰的藉口,進而危及整個民族的生存。
因此,紅軍總部在救援一事上顯得左右為難,迫切希望透過談判解決問題,儘量避免武力衝突。
面對西路軍面臨的覆滅危險,紅軍總部緊急指示在西安談判的同志,強烈要求國民政府命令馬家軍停止軍事進攻。
1937年2月27日,紅軍總部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組成援西軍,準備增援西路軍。
這一決策並非輕率之舉,而是基於兩條原則的深思熟慮:
首先,增援行動不得影響和平大局,必須在取得國民政府諒解的前提下進行;
其次,增援部隊不得陷入困境,必須控制行動範圍,以免造成更大的困難。
援西軍的組建,實質上是對國民政府施加壓力的一種手段。
在不影響和談大局的前提下,紅軍總部試圖透過這一行動迫使國民政府做出讓步。
然而,歷史的程序並非總是按照人們的意願發展。
有人曾主張採取“圍魏救趙”的策略,出兵臨夏、西寧,以吸引馬家軍主力回援,從而解西路軍之危。
然這一建議因受到和談問題的牽制而未能實現。
3月5日,紅軍總部命令援西軍從淳化、三原出動,向鎮原方向開進。
炮兵混成旅也在援西軍序列,漆雕六日知道此時西路軍的情況非常不好,將炮兵混成旅扔給賈鋼照看。
自己和31名分身攜帶320匹戰馬、3門75山炮、32挺M2重機槍、32挺捷克式輕機槍、32支衝鋒槍以及相應的彈藥疾馳先行。
此地距離張掖2000多里,道路也不怎麼好走,救援行動越快越好,漆雕六日打算日夜兼程趕路,希望還來得及。
賈鋼看著不顧一切扔下炮兵混成旅疾馳而去的背影,搖搖頭苦笑著自言自語道:
“得,我又要寫檢討了,這叫什麼事,一打仗就扔下部隊不管,自己跑到最前面去打,還真是個當連長的夯貨。”
此時遠在2000裡外的西路軍已經陷入了彈盡糧絕、精疲力竭的絕境。
援西軍的出動雖然鼓舞了西路軍計程車氣,但遠水解不了近渴,西路軍的敗局已無法挽回。
精在疲力的西路軍在倪竭家的營子突圍後,進臨澤以南的三道流溝地區,卻再次被大批追敵包圍。
經過五晝夜的激戰,西路軍被迫於11日夜間突圍,沿祁連山邊的戈壁灘進入梨園口,準備向山裡轉移。
梨園口,這一入山的咽喉要道,三面環山,地勢險峻。
紅軍為了掩護紅30軍的展開,與敵騎兵在此進行了殊死搏鬥。
指戰員們英勇無畏,光著膀子,手持大刀,與敵人展開肉搏戰。
不到半日,紅9軍僅剩的兩個團,約千餘人以及軍政委、258師政委等領導幹部壯烈犧牲。
敵人隨後傾盡全力向紅30軍陣地發起猛攻。
為了掩護總部機關和傷病人員安全轉移,紅30軍指戰員前仆後繼,頑強抗擊敵人。
梨園口內,戰馬嘶鳴,白刃交加,血肉橫飛,戰況慘烈無比。
當天,西路軍264團全部壯烈犧牲,263團也大部損失。
12日,紅軍總部電示:為儲存現有力量,西路軍一是衝向蒙古邊境,一是就地分散遊擊。
在這種情況下,西路軍僅剩的三千餘人邊打邊撤,於13日進入山裡的康龍寺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