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王之地,而且地勢隊要。只要能夠穩固北京的地位,進可攻、退可守,定可立於不敗之地。”

他會議室子片刻,忽然說道:“六百年後,這些宮殿或許還存在,不知道那時候蕊蕊是否還在我身邊?”

我笑道:“難道你只關心我們,不擔心明朝未來的國運嗎?”

他加快了馬速,他燕王宮的方向馳騁而去,說道:“父皇曾經看過劉伯溫的《金陵賦》,大明江山氣數早有註定,何必多想身後之事?鄭和這次前往西洋行走的路線與以前並不相同,一定會有新的收穫。大明國力強盛、百姓富庶,我只願早日期征服韃靼,將蒙古殘部殲滅!”

如同歷代中原統治者一樣,明朝歷代皇帝對周邊民族採取的都是懷柔政策。

明初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年間,北蒙古由於明朝的打擊和內部的紛爭,勢力逐漸衰弱,並且分裂為三個大的部落,即西部的瓦剌、中部的韃靼和東部的兀良哈。

東部的兀良哈就是當年寧王手中的彪悍蒙古勇士隊伍“朵顏三衛”。他們跟隨朱棣和寧王在“靖難之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朱棣登基之時對他們大力封賞,部落勢力日益強大,與明朝關係和諧親密。

韃靼和瓦剌對明朝始終不肯甘心臣服,時常陽奉陰違。他即位之初,百廢待舉,北蒙古各部正處於部落紛爭之中,一時並不足以對明朝構成威脅。他對蒙古的政策是“來者不拒、去則不追”,凡是前來歸附者均以禮接納,不願歸附或者歸而復叛者,也並不強求。

如何征服韃靼和瓦剌,將是朱棣對付北蒙古必須面對的主要問題。

史載這場戰爭歷時十幾年,蒙古各部戰降而叛,叛則再戰。明成祖六次親征漠北,幾乎耗盡了畢生的心血來贏取這場“持久戰”。

歷史系的林希既然來到朱棣身邊,就絕不能看著自己最心愛的男人陷入被動,如同歷史記載的那樣,被北蒙古的奸計所誤。

我並不企圖改變太多歷史,我只希望能夠讓朱棣逃避一些“錯誤”,一些“失敗”,讓他早日達成心願,做更多利國利民的事情。

我想到這裡,仰頭對他說道:“棣棣,你準備怎麼對付北蒙古人?”

他見我相問,簡短答道:“先徵韃靼,再平瓦剌。”

我接著問:“什麼時候出征?派誰為將帥呢?”

他紫眸中充溢著高傲自信之色,一邊策馬揚鞭,一邊說道:“明年春暖花開之時,我會讓丘福率領十萬大軍出征韃靼。韃靼不過是烏合之眾,十萬大軍足夠應付他們了。”

我輕聲道:“你平安南尚且出兵八十萬,為什麼進攻韃靼反而只派十萬?北蒙古人數雖然不多,但是韃靼騎兵兇悍,在草原上出沒無常,如果孤軍深入,未必能夠輕易取勝。”

說話之間國,我們的馬匹到了燕王宮門前。

他抱著我一起跳下馬,柔聲說道:“我在漠北多年,深知他們底細,只要帶免精悍騎兵,十萬人馬並不少。你不用擔心這些國家大事,只要乖乖待在我身邊,照看著燧兒長大就好。”

我見他不肯聽我的勸解,料想離他發兵之時還早,以後可以找機會再慢慢地向他講明利害關係,並沒有與他過多爭執。、

我們踏入燕王宮時,我幾乎認不出原來的路徑,翻修過的新燕王宮格局全都被改變了,紅牆黃瓦煥然一新。

燕王宮是元朝皇帝的舊宮,因為西宮建設耗時良久,無法儘快完工。戶部尚書夏原吉聽說朱棣歸來,急忙提前將燕王宮重新整飾修葺了一遍,作為御駕留居北京的行宮。

瓊華島四面環水,一道竹木吊橋通向岸邊,島上綠樹成蔭,幽香陣陣,最引人注目的是瓊華島中央的一座紫色小樓。小樓的窗紗都是淡紫色,窗下種植著四季常青的月季花和常年矮灌木,廊簷下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