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文笑道:「令君何必對這四人這般上心。」
荀彧嘆道:「我未能完成丞相託付,已經深感歉疚。若是他的子嗣也被害的話,我於心何安?」
白曉文眯起眼睛,笑道:「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一個提議,不知令君是否願意?」
荀彧皺眉道:「公子姑且說之。」
白曉文低聲說了幾句。
荀彧面露不信:「公子不可能守約,何故相戲?」
白曉文道:「可擊掌為誓,若違此約,天人共戮!」
……
朝會。
漢獻帝坐在朝堂之上,看下方群臣拜倒,山呼萬歲。
身邊沒有了曹操礙眼,漢獻帝還是覺得很舒服的。
想到曹操,漢獻帝趕緊又找了找袁熙。
沒找到。
很好,袁熙恪守本分,在殿外候著呢。
儘管值守的宮廷甲士,都是袁熙麾下的翼騎兵,袁熙這麼做純屬「掩耳盜鈴」,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時候表面工夫是很有用的。
朝會氣氛,和往常不同。
平素高談闊論,被視為曹氏一黨的官員,都低眉順目,眼睛只瞅著腳尖,唯恐別人注意到他。
如果可以的話,這些曹氏官員很想託病不上朝。
但是,他們做不到啊……如今許都已經被幽州軍控制,這是「袁熙」實際控制下的第一次朝會,想不去也不行!
漢獻帝看了看下方群臣,忍住心中的激動說道:「諸位愛卿,今日廷議,有何事上奏?」
伏完出班奏道:「啟奏陛下,大將軍袁紹之子袁熙,智勇雙全,擊破曹賊,光復許都。陛下宜宣召他入宮,論功行賞。」
漢獻帝:「准奏。」
當即便有內宦一疊聲宣幽州刺史袁熙覲見。
白曉文奉詔入朝,氣度昂揚,但又禮數周全,向皇帝行了大禮。
眾朝臣無不竊竊私語,話題的中心,無非是「袁紹怎生出這麼個好兒子」之類。
就連荀彧,也多看了白曉文兩眼。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今天的袁熙比起昨日,更為容光煥發,頗有些令人心折。
白曉文身上雖然沒有了甄宓的魅力加成,但遮葉牡丹圖的加成已經夠用了。
當下,漢獻帝論功行賞,賜白曉文千金,封徵北將軍、關內侯。除了侯爵是新封之外,軍職擢升是討賊詔書中寫明瞭的。
伏完引白曉文入朝之後,就回到班內。
白曉文謝恩之後,躬身上奏,又提起了遷都、移駕鄴城之事。
漢獻帝聽了之後有些鬱悶,他很想擱置這件事,坐看袁紹跟曹操拼個你死我活,白曉文幫他守住許都最好。
不過,白曉文說的也是實情啊,許都糧草被燒,沒法防守。
漢獻帝只能看向眾臣,徵詢意見。
少府耿紀出班奏道:「陛下,許都乃是曹賊老巢,四野皆敵,不能久留。」
司直韋晃出列道:「許都城破,曹賊必然星夜趕來。陛下宜移駕鄴城,暫避曹賊兵禍。」
旁邊又閃過一干臣子,出面力諫,所言大多是勸說皇帝移駕鄴城。
漢獻帝看這些人,雖說不能確定他們是否忠於漢室,但至少不是曹操黨羽,算是朝堂之上,少有的不吹捧曹操的正直官員。
漢獻帝有些猶豫,看向伏完:「國丈之見如何?」
伏完躬身上奏:「陛下,自曹賊裹挾陛下至許都以來,氣焰日益囂張,前次屠戮忠良,害死貴妃之事猶在眼前。陛下此次又明發詔書,號令群雄討賊,若是留在許都,則曹賊歸來之後,必不會放過陛下,重新上演衣帶詔之舊事。所以,遷都之事,迫在眉睫,不可猶豫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