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文心中大喜,急忙扶起張松道:「孤得張別駕,如周得呂望,漢得張良啊。」
即便是自視甚高的張松,聽到這兩句吹捧,都有些赧然。不過這話是從燕國公的口中說出,基本上是天下第一人的評語,張松心中,自然是極高興的。
然後重新開宴。白曉文便問起蜀地情況。張松更不隱瞞,一一道來。
原來,前面有一段時間,也就是白曉文剛平定馬超、加封燕國公的時候,漢中張魯想要自立漢寧王,被手下閻圃等人勸阻。
閻圃為了不讓張魯自立為王,勸說張魯,先兼併西川,到時候坐擁兩川之地,稱王不遲。
客居在此的單福(徐庶),也同樣贊成。
張魯是個沒主見的,就採納了閻圃和單福的建議,屯兵巴中,窺視西川。
劉璋害怕,於是在有心人的攛掇之下,邀請荊州劉備,看在同宗份上,援助西川,抗拒張魯。
目前,劉備正在葭萌關駐紮。
第1327章 三方角力
現在,張魯雖然被滅,但漢中又來了個更狠的袁熙。
劉璋拿不準袁熙的路數,還抱有一定的僥倖心理。
他跟張魯是有仇的,兩家爭鬥不足為奇。但是,劉璋自忖跟袁熙無仇無怨,有僥倖之心也不奇怪,所以就派張松來探問口風。
【演義的重大事件都提前了啊……難道是我的影響?】
白曉文心中默默思索著。
演義中的事件順序,是曹操滅袁——三顧茅廬——赤壁之戰——馬超興兵——曹操平定漢中——劉備收川。
但是,在官渡之戰前,諸葛亮就提前到了劉備麾下;後面馬超興兵,乃至白曉文平定漢中,都提前了好幾年的時間。
白曉文這個穿越者,已經不能算是一隻蝴蝶了,而是一隻大鵬,其翼若垂天之雲,振動之下,三國位面世界波濤洶湧,後續的歷史軌跡面目全非。
雖然歷史軌跡已經改變,但仍然有跡可循。
白曉文能判斷出,張松這次出使漢中,如果不如意的話,就會在歸途之中拜訪劉備,幫助劉備收取西川。
白曉文這三天求賢若渴、折節下交的表現,贏得了張松的忠誠,自然也就截胡了劉備。
張松的西川地理圖本,對白曉文來說用處不大,畢竟有山河地理圖這個s級黃金道具;但是張松的支援,對劉備來說就非常重要了。
白曉文仔細思考,在取得張松的支援後,該怎樣收取西川,讓劉備沒有容身之地。
張松不知白曉文在想什麼,得到白曉文的恩遇,便思報效,開口說道:
「某非賣主求榮之輩。常言道:士為知己者死。今遇燕公,不棄我貌醜才拙,折節下交,我怎敢不披肝瀝膽,以酬厚恩?
「劉季玉(指劉璋)雖有益州之地,但稟性闇弱,不能任賢用能。燕公若不取西川,劉備必然來取;到時候西有劉備,東有孫策,兩家合力,燕公一統天下的宏圖大業,又將生出變數。這便是天下之大機!願燕公明察。」
說到這裡,張松從懷中取出一圖,說道:「某來之前,已經暗畫西川四十一州郡地理圖本,獻於燕公。但看此圖,便知蜀中道路。」
白曉文接過地圖,展開一看,上面寫著路程遠近、道路寬窄,包括山川險要和府庫錢糧,都清楚明白。
白曉文謝過張松,又問道:「西川人心如何?」
張松說道:「文武人才雖多,但人心不齊。我有心腹好友兩人:法正、孟達。此二人都有才能,一向對劉璋不滿。我今次回去,定會說服兩位好友,同為內應,襄助燕公。」
白曉文執著張松之手,笑道:「別駕金玉良言,孤豈有不從之理?」
張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