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這會兒的李建華還是有些脫離群眾了,等他事後反應過來真的是為自己捏了一把汗,好在李懷德是他三叔,他當時感覺出不對後也沒提供太多物資。
不過這些東西已經夠李懷德欣喜了,隨著大環境越來越惡劣,李建華每月提供的這些計劃外,最起碼夠李懷德準備幾頓招待飯的。
當然只有些肉的招待飯肯定和之前的規模比不了,但在這個大環境下,也能交代下去了,要知道和他們軋鋼廠合作的單位連這些也拿不出來。
於是這麼兩相對比下,李懷德的能力再次得到了領導們的肯定,他這個後勤主任的位置愈發穩當了。
李懷德的位置穩了,李建華這個小主任的位置當然也穩了,可不要小看人家李建華,汽修廠可都指著他呢。
以前汽修廠的手套呀,毛巾呀之類的消耗品上面給的時候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說是三個月給一副線手套,其實是人家軋鋼廠總廠員工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到了汽修廠就打折扣了,差不多半年一副。
現在好了,有李建華在,汽修廠竟然和總廠享受了一樣的待遇了,每次領東西工人們都高興的不得了,劉峰作為廠長臉上也有光。
這讓大環境不好還餓著肚子的工人們好受了一些,多一副手套就意味著多不少的線,不管是拆了給孩子們做手套,還是攢多了做條圍巾都能讓家裡減輕點壓力。
李建華也學聰明瞭,和三叔談過之後,等他再從糧店弄到計劃外就和劉峰廠長商量,食堂留一半,剩下的便運到軋鋼總廠。
劉峰一琢磨就明白過味兒來了,當然是大力支援了,送了這麼兩回,他也受到總廠不少的表揚,把劉峰樂的合不攏嘴。
至於工人們,有的吃就不錯了,還想咋樣。再說了,李建華從糧店弄到胡蘿蔔啥的直接分開,一車運到食堂儲存,剩下的運到軋鋼廠。
說白了就是地位差距,人家上面直接操作完了,你都不知道還有個屁的爭議和不滿。有的時候就這樣,無知也是一種幸福啊!
就這樣大家在無知中期盼著金秋十月的到來,在人們想來到了收穫的季節,這大環境自然就好了,糧食豐收了那還會缺糧食嘛!
不僅僅是一般人這麼認為,就連李建華的二叔三叔都這麼認為,至於他們這裡今年乾旱的事,大家都沒太在意。
現在種花上下一盤棋,東邊不亮西邊亮唄,不說別的就東北和南邊,這兩個地方可都是產糧的主要地區,就算是他們這裡產糧少點那又能影響多少。
可真正到了金秋十月後,大家的心態就不一樣了,大旱的事壓不住的,等大家看到報道後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本來以為能夠恢復以往的供應,迎來的卻是繼續縮減供應,不得不說這會兒人的思想覺悟是真高,誰也沒有過多的抱怨,生活還得繼續不是。
對於這件事李建華是徹底的無奈了,他這個穿越者的小翅膀終究是沒能掀起一絲波蘭。
當然李建華也不是什麼也沒做,他趁著土豆還歸菜品類的時候和糧店的徐主任走了些關係弄了一批,留了一些後給後勤的人員發放了不少,並且囑咐大家都省著點,千萬別嘚瑟。
李建華很清楚,這可能是走關係從糧店弄來的最後一批計劃外了。
果然,他剛分完土豆的沒幾天,這土豆就歸到糧食類了,也就是說大家每月供應的二三十斤糧裡,其中的土豆會佔一定的比例。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本來供應的糧就不都是細糧,要是多分點玉米麵啥的還能頂抱,這土豆紅薯都含有不少水分,很壓分量,就算是規定買土豆的話能多給一點,那也不頂餓啊!
於是食堂裡的菜品種就更單一了,以前大家都會選擇土豆絲,想的就是頂點餓,現在就只有大白菜了,加上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