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無數英才,以道家學說為主幹,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農家、兵家、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創作而成,此書便是呂不韋為秦國未來一統準備的。
商鞅所創之法在秦國已經流傳了近百年,其契合曾經的秦國,但絕對不適合未來的秦國。
尤其是一統之後的秦國。
“總算要完成了,好~”
呂不韋輕輕的撫摸著下巴的鬍鬚,有些乾瘦的老臉上浮現出一抹滿意的笑意,將手中的竹簡輕輕放下,隨後看向了下方跪坐的兩人,笑容收斂,淡淡的說道:“說吧,何事。”
“相國大人,我等同僚實在不解,為何相國大人今日朝堂上對於王上要任命一子為大良造,不發一言。”
一名中年人緩緩抬起頭,看著呂不韋,態度頗為拘謹,沉聲的詢問道。
他來此處便是試探呂不韋的態度。
秦王嬴政自從病癒之後,性格突然有了一些變化,朝堂之上言語也是變的強勢了起來,這讓許多人都察覺到了不對勁。
“王上分得清輕重,你等無需多言。”
呂不韋目光平靜,沒有絲毫波瀾,看著下方的兩人,不急不緩的說道。
“可是,相國大人,這可是大良造,豈能如此隨意,王上如此做,未免太過草率了!”
中年人面露不解,對著呂不韋詢問道。
“大秦終究是王上的大秦,何況,王上已經成年,你等做事說話得注意分寸。”
呂不韋眉頭微微輕蹙,似有些不滿,語氣沉重了幾分。
兩人聞言都是面色變了變,從呂不韋的話語之中,他們嗅到了一些東西。
當今秦王已經成年,加冠禮在即,距離秦王執掌朝政的日子已經不遠了,許多人都在觀望呂不韋的態度,畢竟秦國朝野一直都是呂不韋在執掌攝政,這也是呂不韋權傾朝野的原因。
而隨著嬴政的年紀漸漸大了,呂不韋的身份其實也有些尷尬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呂不韋是要讓權還是繼續執掌下去,這個問題本身就很複雜,也是許多人在觀望的點。
“吾等明白!”
沒試探出什麼的兩人唯有拱手應道,起身離去。
呂不韋沒有挽留,只是目送兩人走了出去,待得人走遠,神情才漸漸凝重了起來,他如何感覺不到嬴政的態度變化,而這帶來的也是朝野的震盪,所有人都在觀望,等待。
“權力……”
呂不韋眯了眯眼睛,他很清楚權力的重要性,更明白,他與嬴政之間的權力交接會引起多大的震盪。
有時候坐到一個位置上,你自己便沒了選擇,因為很多人會逼著你選擇。
“洛言,洛正淳!”
呂不韋掃了一眼桌案上擺放整齊的一沓絹布,其上有著有關於洛言的所有事情,還有一些門客謀士給的建議,其中還有不少有關於洛言身份來歷目的的猜測,想著這些事情,嘴唇微微動了動:
“有幾斤幾兩明日倒是可以看看。”
一個大良造的爵為對於呂不韋而言算不得什麼,到了他這個年紀什麼看不開,他更看重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成果,也就是大秦。
相比起一個虛位,他對洛言這個人更有興趣。
洛言能不能坐穩大良造這個位置也得看洛言自己的能耐和本事。
這期間呂不韋會插手,也不會阻止什麼。
因為洛言還不值得他親自去對付,也沒必要。
呂不韋伸手拿起一個精巧的卷軸,緩緩將其拉開,裡面露出了一些極為機密的訊息,看著上面的東西,他的眉頭不由得緊蹙了幾分,輕撫鬍鬚,低聲自語道:“羅網…看來還得再清理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