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對了嘛,咱明碼標價。
小朱把賬記好啊,你們家已經欠我十萬零三四千兩了,回頭要是還不。
別怪我直接抽你們家國運抵債。”
“說回正題,史書清楚記載了你曾經評價他不曉人事,蠢如禽獸,斥責他僭分無禮,罪莫大焉,然後把他的次妃鄧氏賜死了,可真是好父親,兒子做了錯事都是別人教的,挺會甩鍋的嘛!
對了,朱樉死後諡“愍”。
是你親自給他選的。
而祭文則是如下自爾之國,並無善稱,暱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內,貽怒於天,屢嘗教責,終不省悟,致殞厥身,爾雖死矣,餘辜顯然。
基本可以總結為八個字。
作孽多端,死有餘辜。
你這麼護短都這麼說,可想而知你這兒子造了多大的孽,害了多少人。”
當然了,這只是開始,之後曲潔又十分詳細的講述了一下朱樉這傢伙的具體惡行,不是憑空捏造的惡行,而是直接根據明史記載,詳細的訴說了一下。
說到最後,曲潔看向朱標嗤笑道:
“洪武二十四年朱樉昭還京師,老朱可是特地派你去他的封地巡視,不過你這個哥哥多好,替他多番遮掩,罔顧百姓,回來還替他求情,真是友愛兄弟啊,百姓性命不過只是螻蟻罷了,怎能因此傷害了你們兄弟感情呢,呵呵呵!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屠龍者最終都成了惡龍……”
“朱元璋,本座承認,你確實有努力的管過官吏貪汙,努力的遏制勳貴官員欺壓百姓,但你管過你兒子嗎?或者你有真的下過狠心管過你那些兒子嗎?
怎麼,官員勳貴欺壓百姓,罪該萬死,你兒子欺壓百姓,甚至殘害百姓就是理所當然,百姓命賤,活該受死嗎?
所謂將百姓放在心的你可知。
從古至今,明朝貪官最多,你殺的越多,反撲的就越厲害,其他幾朝百姓最多也就受貪官汙吏盤剝,大明百姓還要多受一層宗室親王盤剝,可笑吧!”
朱標沒敢說話,朱元璋則是也沉默了,他知道在這件事,白鸚鵡沒有必要說謊,沒有必要專門去構陷他那二兒子,同時他更清楚,他二兒子即便真做了那些事,他肯定也不可能按律懲罰。
畢竟他再怎麼說憐愛百姓。
那也不可能愛百姓,勝於愛親子。
縱觀歷史,有明確記載殺子的帝王不少,但大多都是皇子造反逼宮,沒有說皇子殘害百姓,就被帝王給賜死的。
最多圈禁降爵罷了。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牌坊罷了。
不過由此,朱元璋也看出了這白鸚鵡的三觀思想,與他們有著極大差異:
“在你的心目當中,是不是天子犯法當與庶民同罪,人和人在身份地位可能有所區別,但是性命是平等的。
你討厭我除了我二兒子外。
更重要的是你覺得我濫殺無辜?
還有裡外不一,表面說著愛護百姓,但卻縱容子孫殘害百姓,是嗎?”
“不,更多的是我為百姓所不值。
雖然你功勞大,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使得炎黃血脈結束了自唐末五代十國之後的孱弱局面,但你所施政策大多都只在你活著的時候勉強有些作用,等你死後,你當初洋洋自得的那些政策。
全都成了明亡的禍根。
滅韃虜立國,又亡於韃虜。
本座不心疼明亡時你朱家死了多少人,因為你朱家死再多,那也不過是在償還扒在百姓身,吸了兩百多年血的債,但本座心疼死去的那些大明百姓!
明朝末年起義不斷,韃虜入關,末帝吊死煤山,山海關鎮守將軍率軍投靠後金,投降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