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活了近兩年時光。而這一年,她終於也來到了英國,其中的過程並不順利,需要與英國的移民局反覆打交道,似乎從這個時候起,她已經能夠獨自承擔自己的命運。與移民局不斷的交道,又令她成熟了很多。
翁母與廖錦棠結婚後,前往英國生活,並在英國開小餐廳,外賣快餐,生活過得十分辛苦。而翁美玲由於移民手續的緣故滯留香港,致母女分離有兩年。在思念與掛念中,翁美玲扮演了母親的精神支柱的角色,她安慰母親,鼓勵她,並一再囑咐要她注意休息,多多保重。這段少女時光,翁美玲對社會、人世抱著“人吃人”的悲觀態度,但對未來依然充滿了希望。1974年下半年,翁美玲終於透過繁瑣的移民手續,到達英國與母親、繼父共同生活。再見時,她的成熟、懂事,令繼父廖錦棠很感動。
翁美玲在英國的家位於倫敦近郊,周圍的建築大都只有兩三層高度,環境很安靜,安靜得有些恐怖,有些荒涼。翁美玲一家的生活非常忙碌,也很平常,和許多當時的華裔家庭一樣,需要辛苦勞碌才能生存下來。
1982年,翁美玲進入娛樂圈主持《婦女新姿》後,在接受採訪時說及初到英國的感受,坦白當時的不習慣:“八年前到英國時,人生地不熟,凡事要自己做主,飲食起居都要親歷親為,初時實在有點不知所措,但後來習慣了又覺得很好玩,一方面學會了獨立生活,另一方面體會了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幸福。”
除了最後一年是工作,翁美玲在英國的八年,有七年的時間是在學校裡度過的。第一年,翁美玲必須辦好轉學手續,她要申請到英國一家中學繼續學業。在第一次和學校註冊主任會面時,翁美玲就與她發生了爭論。因為從香港轉學插班,註冊主任對她的英文水平沒有信心,有點輕蔑地對她說:“你是我們學校的第一個中國學生,我擔心你的英文程度不足應付課程,你留一年再說吧。”
註冊主任的想當然,隱含了某種歧視,對於少年氣盛的翁美玲來說,這樣草率而自以為是的決定不能接受,她不願俯就這名註冊主任的建議,乃抗議地說道:“要我降級,我寧願不讀你們這間學校。”
註冊主任最終讓步,一年之後,她的成績優良,令這名主任刮目相看。當年,翁美玲轉學去劍橋學院的附屬學校就讀,令這位註冊主任非常不捨,挽留她繼續留在這所學校,幾番不成功之後,她在情急之下,親自找上翁美玲的家,向翁母遊說。因為張明儀的英文欠佳,她們交流得並不順暢,註冊主任乃找到附近中餐館懂英文的會計,代為翻譯,但依然沒有說動,遺憾而去。
這一件事的發生,令多年後的翁美玲感觸良多:“認識我的長輩,都對我照顧有加,很愛護,這位主任就是一例,可是我和同輩往來,難有深交,還不時招惹來是是非非。”她的這一篇話,頗像《史記》裡的太史公言。
在翁母與廖錦棠結婚時,翁美玲只有十二三歲,她成熟自立,不僅沒有令遠在英國的母親擔心,相反,以頻繁的郵件安慰、開導母親要放開胸懷,看開人世種種糾結,珍重自己為重要。
第一次見面,翁的繼父廖錦棠對她的印象也很好,因為她懂事,沒有許多單親家庭的孩子的一些毛病,廖錦棠因此與翁美玲感情不淺。“囡囡做事非常懂事,我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她。”廖錦棠在她去世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追憶道,“每樣事情,教她一次就懂,我對她視如己出,那時她雖然只有十二三歲,但思想很成熟,記得初來的時候,有一天我突然患病不能工作,那時我在英國南部的ESSEX開外賣店,廚房工作由我一人負責,我不能工作,眼看就要歇業一天,但是囡囡非常有孝心,她說:‘“老豆”,你不用擔心,由我來掌大廚吧!’這個小姑娘,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