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頁

&ldo;就是說他已經換了個工廠?&rdo;

&ldo;這也難說,您也許知道,鑄工的脾氣往往很古怪,他們習慣於到處流竄。&rdo;

&ldo;這兒有認識他的人嗎?&rdo;

&ldo;我去叫一個從宇見鑄造廠調來的工人問問看吧。&rdo;

井田又進入車間,過了一會兒,他帶來了一個三十四五的青年工人。這個青年工人穿著一件沾滿紅色鐵鏽的圓領汗衫,話很爽快:

&ldo;是不是垣之內?他不叫竹內。這個垣之內在鑄造廠宇見有好幾年了。&rdo;

&ldo;你說說他的外表吧。&rdo;

&ldo;嗯。高個子,瘦瘦的,臉色微微發黑,滿臉絡腮鬍子,齡40開外。&rdo;

&ldo;聲音呢?&rdo;

&ldo;哦,有點嘶啞。那是喝酒過多造成的。&rdo;

原田飛快地向同伴丟了個眼色,又問道:

&ldo;他住在產田町嗎?&rdo;

&ldo;是的,聽說住在目村一帶。&rdo;

原田心裡暗暗說:這就是了,就是這個垣之內把淺田經理叫出去的。

原田和同伴們出來後,趕緊掛了電話,向警視廳的十善警部作了緊急匯報,然後往下游的宇見鑄造廠趕去。

第09節

打聽到40歲的爐前工垣之內太一郎從23日起就不去宇見鑄造廠上班以後,偵查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根據宇見鑄造廠的工人和廠長所說,可以斷定,警方要追查的竹內市松就是垣之內太一良田。

兩年前,垣之內到這家工廠,他從來不談自己以前在什麼地方工作過,只露了一句:&ldo;在秋田縣幹過活。&rdo;鑄工總是到處流浪,這種進廠法並不罕見。他們憑自己的技術吃飯,從來不固定在哪家工廠幹活。現代化工廠也還有許多地方必須依靠他們的技術。鑄鐵興起於江戶,目村荒川河堤的砂適用於鑄造。因此,靠近目村的川口市得地利之便,發展成為鑄造業之城。至今還常看見裝砂的小船從目村下荒川,駛入川口市芝川水門。可以說這是古老形態的殘留。僱傭工人比較隨便的習慣也就成了現代鑄造廠的過渡現象。

作為熟練工進廠的垣之內一太郎,從不談起他的歷史。沉默寡言,性情憂鬱,跟任何人都不說話。他住在戶田町,這也是他進廠後很久別人才知道的。全廠職工每年兩度的外出旅行,垣之內也從不參加。看來他不願意和別人來往。不過,他活兒倒幹得很出色,所以廠方非常器重他。

在鑄造廠,爐前工的工作是給爐子加料。造型工和鉗工固然很要緊,而爐前工在技術上所起的作用也相當大,因為看火候很重要。化鐵不是單純的生爐子、熔化就行了。必須根據產品的要求來加入焦炭、生鐵、回爐鐵、石灰石、石墨以及其它各種材料。爐子的溫度要在500度至1300度之間適當調整,熔化時間等也要憑爐前工的經驗掌握,需要相當熟練才行。垣之內本來可能是造型工,手很靈巧,可是,不知什麼原因,到了宇見鑄造廠以後,他卻當了爐前工。

從23日起垣之內無故缺勤,這正是戶田町二丁目的竹內市松不見的日子。警方斷定垣之內就是竹內,開始徹底追查。當天晚上8點多鐘,十善警部趕到了字見鑄造廠。

警部巡視宇見鑄造廠時,產生了一種預感,他總覺得鑄造廠有一種犯罪的氣氛。工廠四周用馬口鐵圍著,天花板很高,屋頂也是馬口鐵的。在寬闊的作業場的一角,豎著巨大的沖天爐,鐵水包上開著槽,以便接受熔化的鐵水。在爐子中熔化了的鐵,形成一股火紅的鐵水順著出鐵槽奔流,火星四濺。半裸體的工人們在拉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