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的選擇自己的未來的權利。
拜託,劇本拿錯吧,最沒人權的毛子跟我們談尊重人權?
俄國人這邊宣告一出,英法都知道了,德國人和俄國人私底下已經達成協議了,毛子指望不上了,只能靠我們自己了。
問題是德國這邊就一副愣頭青的態度,對法國就一句話:有本事我就開片。這連談的可能性都堵上了。這讓法國人那個氣啊,你丫能和毛子達成協議,我這邊連要求都還沒提呢,你就談都不想談,看不起我是不是?
這又讓英國人很尷尬,俄國人不管,法國人靠不住,你這讓我怎麼玩?接著轉念一想,好像德國人沒什麼能給的東西啊。想直接在奧匈身上割下一塊肉來這種不靠譜的想法,務實的英國外交官們根本考慮都沒考慮過。、
那麼能動腦筋的也只有殖民地了,問題是1889年大家剛簽了《英德薩摩亞-非洲條約》,現在德國人手上的殖民地也都是絕對不能碰的。自己之前想要的,能要到的都已經到手了。那算了,我也不去觸這個黴頭了,你們自己愛怎樣怎樣吧。
英國人一撤,法國人更加獨木難支了,法國國內民眾對於議會無能群情激憤,而法國國內的騷動又進一步拖累了經濟。1892年底的法國在外交上可算是丟盡了臉,而短視的民眾再次讓法國政府換了一位總理,埃米勒·盧貝結果比自己歷史上還少當了1個月總理。
不過也因為這件事讓法國人有臺階下了,我們總理都換了,那麼他之前的政策就都不算數了,我們就這麼算了吧。
德國人這次讓法國人吃了一個大虧,不過,外交談判嘛,態度要強硬,手段要靈活。德國人一看法國人縮了,立刻借坡下驢,集結的部隊立刻返回。並且邀請英國、法國、俄國、義大利來柏林開會。奧匈沒了,歐洲五大列強勢力劃分也得變,我們是不是要稍微商量一下?
奧匈沒了,德國現在實力最強的盟友也就一個義大利了,因此德國人決定給義大利一點甜頭,讓提升一下義大利的地位,好讓他能填補奧匈的位置,也好能在歐洲事務上說得上話。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義大利不當列強。二戰那些關於義大利的段子有多少是造謠約亨也懶得一一分辯了。但是一戰義大利雖然沒有多少輝煌的勝利,但是在南線牽制了德奧大量的兵力,而在奧意邊境那超過700公里的綿延山區裡,義大利山地步兵的表現也值得稱道。
更重要義大利海軍實打實的將奧匈海軍封鎖在亞得里亞海裡動彈不得,如果奧意聯手,有著10艘無畏艦的海軍力量將當之無愧的是地中海最強勢力,所以哪怕為了義大利海軍也是要堅決爭取的。
原本對於義大利的加入法國是反對的。不過現在義大利好歹有著世界第四海軍,加上德國力挺,而英國人也願意看到在地中海有人和法國人別苗頭,也是贊同的,因此義大利順利列席。
好人自然是德國人做了,義大利也很識趣,沒有乘著奧匈解體想要把邊境問題給解決了。對於蒂羅爾地區加入德國也是預設的。
會議在各懷鬼胎的狀態下進行著,畢竟事情本來就是基本確定的,會議也就給是大家定個名分的。3天后,1892年的《柏林條約》出臺。
條約確定了德意志帝國兼併上下奧地利、西里西亞、卡林西亞、摩拉維亞、薩爾茨堡、福拉爾貝格、蒂羅爾、施蒂利亞、卡尼鄂拉、濱海一共奧匈的11省份。
而較為偏遠且不接壤的達爾馬提亞省則“被加入”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另外將波黑地區交給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暫時”管理。
俄國人則得到了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兩個省,同時在德國的支援下成為了黑海沿岸唯一的勢力存在。
而義大利人能在這種會議上列席,並且在條約上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