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叫住了貞如。
貞如自然早就注意到來人了,那人開口之時就已經主動停下,轉身與身後人合掌行禮,口誦佛號道:”阿彌陀佛,見過道友,貧僧貞如此間有禮了。“
來人一身道門裝束,手持一杆拂塵,腰懸一塊玉佩,上書有“玉清”二字,恭謹回禮道:“禪師客氣了,貧道玉清門人成全,不知禪師此行所為何事?”
貞如回道:“貧僧此行,是想東遊一遭,訪友,覓道,若是遇到有緣人,則送些緣法出去。”
成全手搭拂塵,笑呵呵的說道:“禪師似乎忘了,釋門傳道只能在龍腰洲,不可東進。故此,禪師若是想訪友覓道,可以,若是要東進傳法,就請回去寺裡,再瞭解一下這些成規。”
貞如自然知道成全是來做什麼的,整個玉清宗據守著崑崙山,橫亙在首陽龍腰兩洲之間,本就是作為阻擋釋門東進的第一道屏障,成全此番話說的,其實已經相當客氣了。
貞如唸了一聲佛號,說道:“阿彌陀佛,成全道友誤會了,貧僧此次東遊,只求善緣,不傳道法。所贈之物,不過是貧僧手抄的百部經書,都是導人向善的尋常物,不算破壞規矩。”
成全接著笑道:“既然如此,貧道想陪禪師同行一程,不知禪師可否賞光?”
成全見貞如謙和,自然也十分友善,沒有不講道理的要查貞如的經書,只說與他同行一程,既能看看他說的是不是真的,也不會傷了二人之間的和氣。
貞如自然笑著答應,連個人便放慢速度並肩而行,一路遍賞山水景緻,倒也談的十分盡興。
第一本經書,在一處村外的小河邊送給了一位洗衣服的婆婆。
那位婆婆和幾個人一起洗衣,河岸上游有一個落魄年輕人持杆垂釣,久久釣不上魚,便與下游的幾人抱怨道:“老人家,你們洗衣服的聲音太大,把我的魚都給嚇跑了。”
婆婆抬頭,見那人空鉤垂水,不由笑道:“年輕人,你那鉤上連魚食都沒有,是想學姜太公,願者上鉤嗎?”
年輕人不服氣道:“有魚食呢,只是魚兒狡猾,只吃食不咬鉤啊。”
說話間,魚竿震動,年輕人趕忙提杆,卻只有一條寸許長短的小魚,年輕人感慨了一番,說了一句“我吃你不飽,你卻丟了性命”,便將魚重新扔回了水裡。
婆婆聞言笑了笑,走到近前說道:“你自己都餓著肚子,還有閒心管它丟不丟性命?我看你在這釣了一天了,許是餓壞了吧?”
說話間,從身上取出一個布包,裡面是兩塊麵餅,遞給年輕人道:“來,吃吧。”
年輕人仰頭看著婆婆,雙手在腰間蹭了幾下,嘴裡說著,“我不餓,我能釣到”,手卻很實誠的接過了麵餅,狼吞虎嚥的吃著。
婆婆笑了笑,收拾了自己洗衣服的盆子就要回去了,年輕人在後面喊道:“老人家,多謝你的餅。等我來日飛黃騰達了,一定會報答你的。”
婆婆轉身笑道:“一塊餅而已,不用惦記了。活在世上都不容易,只盼著你真發達了,見到落魄的人能扶就扶一把,就算不扶,也千萬不要上去踩上一腳。”
年輕人站起身目送婆婆離開,吃完了餅後拍了拍身上的草屑,對著遠處深深一揖,也就此離開了。
貞如和成全在邊上看著,貞如問道:“道友,你覺得這二人,心地如何?”
成全沉吟道:“老人家樂善好施,年輕人知恩欲報,當下來看都是好人。而且我觀那年輕人氣宇非凡,禪師若是想結善緣,此人正是得意人選。”
貞如卻搖頭笑了笑,也不解釋什麼,轉身朝著村子裡走去,一路來到一戶農院之前,伸手拍了拍用木棍編成的柴扉,開口喊道:“請問有人在家嗎?”
院子四周是隻是簡易的籬笆,成全看著那